刘学兵在给虹鳟鱼添加饲料。
人民网重庆视窗9月1日电:“我不仅为自己找到了致富门路而高兴,更为我成功养殖虹鳟鱼让咱土家人就近尝到美洲风味而自豪。”8月27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马武镇宝莲村金龙组泉水鱼养殖场,场主人刘学兵一边捕捞肥硕的虹鳟鱼,一边兴奋地对笔者说。经过多年的外出“偷”艺,回家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刘学兵在马武镇宝莲村金龙组成功养殖美洲虹鳟鱼。
资料表明,美洲虹鳟鱼属于北美极地区域泉水鱼种,味鲜柔滑,色泽明亮,有滋阴补肾、调颜美容之效,受到广大消费者强烈的爱好,但因其对生长环境及其挑剔,需泉水(温度在18℃以下)且是活水又无任何污染的水源,方能繁殖生长,而且体型并不大,这更加使虹鳟鱼成为土家山寨望尘莫及的“美味”。
外出务工巧学艺
刘学兵本是石柱县南宾镇较场居委的居民。2004年,他随朋友一起外出了四川省成都市务工,朋友进了一家厂开始了打工生涯,而刘学兵知道,若只是进厂务工,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年轻的时光。于是,刘学兵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到一门技术,几经辗转和考察,刘学兵来到了一家养鱼基地,当起了学徒。
从清洗鱼池开始,到最后的自主管理,刘学兵可谓是历经千辛万苦,当谈及至此,刘学兵却面带微笑的说:“要是没那几年的苦,现在我哪能完全掌握这门技术呀,值得,很值得。”
众所周知,在外学习别家的独门经验往往是很困难的,哪家愿意把自己的看家本领轻易传给外人?可能是受到刘学兵的满腔热情的感动,当地一位叫廖书红的技术员,总是默默的给刘学兵以帮助,并在工作闲暇时间,带刘学兵进育苗室亲自实践,指导纠正养虹鳟鱼的种种误区。
“在成都的四年中,我能学到这技术,甚至我能有今天,廖书红大哥是我的恩人,没有他,我什么都学不到。”刘学兵说着这话,眼眶有些湿润。
2008年,刘学兵带着养殖虹鳟鱼的技术回到了石柱,四处筹资,四处考察,一心要办一家专门养虹鳟鱼的养鱼基地。前面提到了,虹鳟鱼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高,而整个重庆地区属于“火炉”气候,显然不能满足养殖虹鳟鱼的条件,若是人工制冷鱼池,不但造价昂贵,而且制冷用氟对水质也造成了污染,种种问题摆在了刘学兵面前。
2009年5月,马武镇政府党委书记秦建红获悉此事后,主动找到了刘学兵。秦建红告诉了刘学兵说:“位于马武镇宝莲村金龙组有一溶洞,洞内有一小溪,水质清澈见底,大山深处毫无污染而言,此溪水沿山沟顺流而下,而当地海拔地势较高,常年空气温度不高于20℃,水温绝对能符合你的要求,而且此处连接一条村级公路,交通方便,这地方给你养虹鳟鱼如何……”
刘学兵听到后拍案叫绝,急忙拉这秦建红的手说:“秦书记,这块地一定要留给我,我要是能养殖虹鳟鱼,定能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形成一个虹鳟鱼产业链。”
说干就干。选地、征地、建鱼池、修水渠,项项工作进行得一帆风顺,直到今年的5月8日,刘学兵从彭州引进了虹鳟鱼鱼苗。占地6亩,投资70万的虹鳟鱼养殖基地建成了。
虹鳟鱼热销土家山寨
7月19日,在经历了2个多月的生长之后,第一批由土家人自己养殖的美洲虹鳟鱼被送上了餐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爱戴,一传十,十传百,一阵虹鳟鱼热在土家山寨蔓延开来。各地经销商、餐馆纷纷前来订货,忙得刘学兵不亦乐乎。
酷暑时节,外地游客慕名奔往黄水避暑,每每在餐桌前必点这虹鳟鱼。可外地游客哪知,这虹鳟鱼的生存能力特弱,离开了特定的水源后便纷纷“亮出了雪白的大肚皮”,所以,众多游客为了一品人间美味,纷纷告黄水而去,来到了马武宝莲村,品尝这轰动整个土家山寨的虹鳟鱼,让马武镇也沾光了生态旅游的光。
“真是不枉此行,吃过了这鱼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鱼,什么叫鲜美,关键是无污染养殖的全过程,我们都亲眼所见,也只有这清澈的泉水,能养出这鱼。”一名为了一品美食而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对笔者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9-01/1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