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一位农民的庄园梦


       段前程年近花甲,创下惊人的壮举:一人独揽1320亩湖田,一年纯赚22万元。

改革开放后,段前程率先承包低洼湖田。1985年冬,他卷起铺盖,带着妻儿,来到孤洲野地安营扎寨,做起了自己的庄园梦。

他带领家人早出晚归,花了整整一个冬季,挖了两口10多亩的渔池。开春,在堤埂上植上杉树和意杨,饲养鸡鸭。一年下来,还清了债务,还有了1万多元的积蓄,成了当时白螺镇最早的“万元户”。

初试牛刀,尝到甜头。他聘请了一名湖北农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指导,为农庄经营提供了技术保障。他坚持走“生产-积累-再生产-再积累”的滚动发展道路,不断揽包周边的低湖田,种养规模由最初的几十亩逐渐扩大到几百亩,种养模式也由刚开始的单一水稻种植转变为渔莲共生、鱼稻共生、鳝稻共生等几种适合低湖田种养的优化模式,经济效益逐年递增,原始积累也象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到1999年,采取“别人外出他种田,别人弃田他接田”的策略,再一次扩大承包面积,使湖田承包总面积达820亩。当年产粮30多万公斤,交给国家28万公斤,一次性交给村里承包款11万元。

再一次的成功,让段前程的气魄更大了。2000年,他又开发500亩撂荒地,并针对湖区水域宽广,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饲养野鸭2000多只,耕牛13头。渔塘养殖也不再是单一的“四大家族”,品种多样,有甲鱼、土龟、青虾、大口鲶、鳜鱼等20多个品种。他瞄准鳝鱼俏销的时机,投资15万元进行黄鳝囤养,打季节差、市场差、地域差、价格差,一年仅养鳝一项就纯赚近10万元。如今,他不再停留在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水平上,拥有可与美国西部农庄相媲美的现代化设备,诸如耕整机、抽水机、拖拉机、脱粒机、扬谷机等20多台套机械设备。为适应耕种管理需要,他在电视台发布招工广告,先后从白螺、柘木、朱河等地公开招聘了15名农技人员和养殖能手,常年负责种养技术及田间管理,一个集种养于一体的大型农庄已初步形成。

1300多亩农田,10多个项目,农忙时节100多名雇工,20多台套机械,如何做到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是段前程一直探索追求的目标。在段前程简陋而整洁的办公完成里我们看到了他的农庄平面示意图,有河蟹养殖区,有渔莲共生区,有黄鳝囤养区,有畜禽饲养区,布局规范合理。他将 15名常年雇工按工作性质和技术能力分别确定了基本工资,并按内勤、生产、销售三大块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因为农庄太大,他只有借助高音喇叭安排每天的农田生产任务,通报前一天的工作,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有奖惩。他的雇工在食堂就餐,除按月发工资,还发放草帽、雨衣、胶靴等营保用品,节假日还可得到一份红包或物质。

市场瞬息万变,难以琢磨。他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2000年,通过市场反馈的信息,2000只野鸭、1500只麻鸭以高于洪湖市场价1.4元/只的价格一次性销出。

2001年,白螺镇为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和规模效应,把联盟村2400亩农田交给了段前程,并委以村长重任。他以火一般的热情积极投身到产业结构调整中去,在村委会讨论同意后,他把妻子儿媳手中的“私房钱”集中起来,投入15万元将650亩低湖田又全部改造成蟹池。把原来无人问津的湖田炒得红红火火,几个湖南老板整天围着找他要池子,承包价格由原来的65元/亩增到现在140元/亩,仅此一年,一年为村净增收入6万元。

他常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我办农庄就是为了大家都富起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湖田 品种 黄鳝 积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