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葡萄致富全村”,这句话说的就是朝阳市龙城区西大营子镇饮马池村,该村是朝阳市的葡萄生产专业村,是省级先进村。该村总人口1872人,总农户532户,耕地面积 2170亩。该村民坚持数十年科学种葡萄,每年葡萄种植户都能达到358户、葡萄种植面积1120亩;每年有大棚都能达到600栋,其中大棚葡萄115 亩;每年都能产葡萄500多万斤,有12个储藏葡萄的恒温库,每年都能储藏葡萄60多万斤。该村每年人均收入都能达到万元左右。该村之所以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生产专业村,与村领导、村民重视科学,把科学技术当作第一生产力分不开的。
该村地少人口多长期遗留下来的客观条件,决定了村民们必须走学科学用科学,种高效经济作物致富之路。饮马池村由于水浇地多,所以从70 年代就人均半亩地,那时是蔬菜生产专业村,生产供应蔬菜,口粮政府拨。知识青年代,村里有个专业队,专业队里有很多知识青年,在知识青年的带动下,专业队专门搞高效果树种植,并且以葡萄种植为主要品种。那时,部分农民学到了葡萄种植技术,在自家院子里也种上了葡萄,收入很高,得到了甜头。
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后,知青走了,村民们面对人均仅有的半亩土地,就得靠研究科学种地、种经济作物,才能创高收入,换取口粮。开始有少数农民不仅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了爬架葡萄,而且还在口粮田里也种植上了连片的葡萄,大棚里也种上了立架葡萄。那时葡萄市场销售价格非常高,经济效益非常高,于是,爱研究的农民,购置了一些葡萄种植技术书,研究葡萄种植。春季种、夏季种、秋季种、冬天也种;陆地种,棚里也种,变着法的种植葡萄;将爬架葡萄种成立架葡萄,自己育苗,自己搞架接;技术上出现难题了,就把农业技术专家请到村,实地学习研究。一来二去,村里就出现了胡中树、董立祥、田勇、吴彩霞、高副果、徐凤芹、董立斌、胡凤川等一些种植葡萄的明白人,种葡萄能手,架接能手,有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也来该村请架接技术员到他们的实验基地搞葡萄苗繁育,因为他们的架接技术非常高,架苗成活率能达到98%以上。那时已有少部分村民靠种植葡萄富裕起来了。
该村村民好学、讲文明、讲信誉科学文化素质高。村政府非常注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经常组织农民参加政府部门开办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班,专门请葡萄专家讲葡萄种植技术、葡萄储藏技术课。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部分村民文明好学,好研究农业科学知识,思想意识超前。
2002年间,龙城区政府把饮马池村列为推广规模化高效农业的重点村。以该村为基地,向周边村扩展的方式,推广了10万亩经济林项目,即10万元亩葡萄园项目。当时该村农民积极响应,全村100%农户都种上了葡萄。
刚开始,由于葡萄销售市场没有打开,到了秋季,农民们为葡萄销售不出去或者葡萄销售价格低犯愁。当地的农业部门的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专门立会研究解决方案。
一方面,要求农业部门要经常到村里开办农民科学技术培训班,极力推广葡萄储藏技术。那时,有条件的农民积极响应,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村里建起了十几个葡萄储藏库,换季节销售葡萄,这样葡萄的价格就会成倍翻番的增加,使部分农民争着了钱。
另一方面,要求农业部门负责农业信息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农业网站上多次发“饮马池村常年供应葡萄”信息。当时,农业信息员坚持连续三年发“饮马池村常年供应葡萄”的信息。陆续召来了大多数外地收葡萄的客商,到该村收葡萄。因为饮马池村村民讲文明、讲信誉,每到外地客商来收葡萄时,他们都热情招待;每到为外地客商剪葡萄、装葡萄时,他们都特别小心,不使葡萄受到更大损伤;每当为外地客商称量葡萄时,都一是一,二是二的如实报数量,如实计算价格,从不坑害客商。时间常了,外地客商就与大部分村民建立了商业友谊,把该村设为葡萄采购基地,常年来采购,一年比一年增多,每年农民生产出来的葡萄都能被客商收走,村民们得到可观的经济收入,于是得到了甜头的农民更加坚定了种葡萄的信心。
2003年农业部门到该村搞富硒葡萄种植实验,农民董国斌积极响应,将自己家的2亩葡萄献出来,供农业部门搞富硒葡萄试验。结果当年这2亩地葡萄长势喜人,拿到农业展览会上去参展,荣获了省级优质产品奖。董国斌2亩地葡萄的收入超过4亩地普通葡萄收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4-09/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