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河北迁西:富民产业在"变"中提速


迁西县是个典型的“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纯山区县,勤劳质朴的迁西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打响了林牧富民攻坚战,变山区劣势为发展优势,做好“山、水、田、园”富民文章,林果、畜牧、旅游、花卉等产业竞相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加快,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48元。

  荒山变金山——小产品创出大品牌

  迁西山场广阔,面积达158万亩,人均5亩有余,而耕地则不足1亩。在铁矿开发以前,“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花钱靠借款,吃粮靠返销”,“迁西县大瓦房,白薯面当细粮,鸡屁股做银行”,便是当时迁西农村、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北部山区农民的生活更是艰辛,“有女不嫁山里郎,提起吃穿愁断肠”,“一年忙到完,还愁吃和穿”。作为唐山地区惟一的纯山区县,山是迁西农民生产生活的资源,也是致富发展的出路。县委、县政府确立林果富民战略,带领全县人民吹响了进军荒山的冲锋号,把群众的生产生活同生态建设紧密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国首创“围山转”治山植果模式,总结实施了顶坡沟、多树种、农林牧、乔灌草、长中短、水电路“六结合”治山模式,致力实现山绿民富,全县宜林荒山80%得到开发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昔日的荒山成为了百鸟翔集的“花果山”、农民增收致富的“藏金山”。2009年,全县板栗栽培面积已达65万亩、3700万株,年产量4.5万吨,产值3.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板栗收入超过千元。为促进板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在全县推行板栗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基地化建设、品牌化经营,“迁西板栗”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为使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从卖原品到卖精品的转变,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全国率先建成板栗研发中心,加快板栗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板栗企业达到15家,其中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唐山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迁西板栗国内销售城市130余个,销售网点800多家, 20多家板栗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入社成员达到3000多户,帮助栗农增收8000多万元,迁西板栗真正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国际,鼓起了农民的腰包,板栗树真正成为了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小板栗闯出了大市场,创出了大品牌。

  山场变牧场——小养殖培育大老板

  迁西县具有广阔的山场资源,山地牧场达9.7万亩,年产饲草6.5亿公斤,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迁西山区农民有散养、放养牛羊的传统,但经济效益低下,破坏生态严重。特别是随着家庭联产责任制的落实,山场逐步细分确权到户,可供遍地散养和放养的山场逐渐变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餐桌上的饮食越来越挑剔,要求天然、生态、绿色、无污染、营养丰富,散养的畜禽产品正适合了城乡群众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和广阔市场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将发展畜禽散养业作为富民的优势产业紧抓不放,因势利导,借势而上,充分利用广阔的山场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以山场资源入股,大力发展合作股份制养殖,将闲置的山场变成致富的牧场、比拼的赛场,在丘陵、山沟发展柴鸡、野猪、生猪、梅花鹿等投资小、周期短、利润大的高效养殖。与以往养殖方式不同,用铁丝网或栅栏将一定范围的山场围起来,让畜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增加了畜禽活动量。在山场散养的禽畜,一年四季以草籽、昆虫为食物,活动时间多,日照时间长,蛋畜肉质佳,受到市场青睐,价格比同类圈养产品高出2—3倍,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柴鸡养殖业龙头企业——龙顺养殖合作社注册的“栗乡牌”柴鸡蛋和河东寨养鸡协会注册的“山沟沟”柴鸡蛋在唐山华盛、瑞莎等大型超市销售良好,产品供不应求。2009年,迁西县龙腾养殖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现一期工程已完工,2010年,预计年出栏生猪5万头。目前,全县柴鸡饲养量达到50万只,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场达到32个,其中5000头以上猪场达到3个,生猪饲养量达到20万头,特种野猪、梅花鹿分别达到1000头、350头,全县从事柴鸡、生猪养殖人员已达到1000多人,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培育出赵仲元、刘为等养殖状元。依托丰富的山场,给一大批能人搭建了创业致富的舞台,不但个人致了富,带动辐射周边群众增了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卉 板栗 农民增收 散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