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忙孝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群众致富


双江自治县沙河乡允俸村忙孝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按照“内联农民与产业做大基地,外联客户与市场搞活流通”的思路运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引领当地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合作社成立以前,沙河乡允俸村忙孝组马铃薯种源混乱,品质下降,品种退化,质量较低,产量上不去,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2005年12月20日沙河乡允俸村忙孝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忙孝组从建章立制入手,制订和完善《沙河乡允俸村忙孝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章程》、《沙河乡允俸村忙孝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了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实现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保护,有效解决了乡村农民分散经营的问题。

  忙孝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服务社员、谋求全体社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积极做好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引进优质良种,开展技术培训、产品销售、互助合作等服务。合作社统一在省内马铃薯种源基地选种、装袋、装车、押运、卸货、倒袋,再把优质种豆发到社员手里。2008年,合作社与昆明某马铃薯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从内蒙古引进25吨“红心大西洋”新品种试种,公司以不低于市场价进行保底回收,每亩比普通品种高出300元,仅此一项增收2.25万元。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合作社统一为农户购进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资料,既能争取价格上的优惠,又能保证质量,同时为农户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开支。合作社将良种、化肥、农药等以赊销的形式供应给社员,社员在交售产品时再进行统一抵扣,减少了社员的资金压力和风险。合作社还打破区域界限,把生产马铃薯的社员组织起来,实现了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生产要素的联合。

  合作社聘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员为科技顾问,全面指导良种生产,每年为会员进行技术讲座、田间指导,传授马铃薯良种生产、田间管理、选种、施药和化肥应用等新技术,并采用现场观摩、田间示范、发放科技资料等形式,传播马铃薯生产的新技术、新经验。几年来,合作社共举办技术讲座、科技培训班30多期,培训社员及周围农民800多人次,累计发放技术资料700余份。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合作社中涌现出了像李正祥、俸翠华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社员李正祥经过几年的摸索,成功探索出鱼塘种植马铃薯发展模式。他在每年10月份前把自家8亩鱼塘清塘撤水,全部种上冬早马铃薯,适当控制湿度,及时排涝,加强田间管理,三个月左右即可采挖,产量每亩高达3吨以上,比一般田块高出近1000斤,每亩多出550元。在他的带领下,这种高效立体种养植模式在社员中推广开来。全组60亩鱼塘全部采用"鱼+水稻+马铃薯"的种养殖模式循环发展,仅此一项群众就增收3.3万元。

  李正祥在积极引导群众搞好马铃薯基地建设的同时,目光不再只局限于当地有限的发展空间。他先后5次到邻近的澜沧县上允镇实地考察,发现那里也同样适宜马铃薯种植,并且土地流转资金和工价也较为便宜,于是与同组的俸光斌在2008年第一次跨出县门开始了跨区域建设马铃薯基地,并将合作社拓展到县外。当年种植100亩,扣除劳动成本,小赚一笔,今后他还决心扩大经营,带动大家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好马铃薯特色产业。

  目前,沙河乡允俸村忙孝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员110人,在合作社的带动和影响下,允俸村及毗邻的3个坝区行政村马铃薯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400亩扩大到2008年的1503亩,社员比过去传统种植亩均增收300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良性运作,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沙河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土地 化肥 田间管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