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放弃好工作 大学生回乡当渔夫


“我们这里有位了不起的年轻人,虽然毕业于名牌大学,他却放弃了城里的好工作,偏偏回到山旮旯当了渔夫。不过,他的成功之路,对目前正在为寻觅工作发愁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说不定有点启发作用。”4月26日,仁寿县向家乡一李姓读者打进服务热线,提起西南财大毕业生杨强赞不绝口。

仁寿 放弃好工作 名牌大学生回乡当渔夫

毅然回乡

次日清早,记者来到仁寿与简阳两县交界处的向家乡李泗水库。

水面宽阔的水库边上,有位戴眼镜的年轻人正张罗着将鱼过秤装车。有人告诉记者:“他就是杨强!”

1997年6月,杨强从西南财大毕业,他毅然放弃城里的就业机会回到乡下创业。

亲朋好言劝阻,同学反复忠告,邻里冷嘲热讽……杨强概不理睬。杨强对所有关心他的人都道出同一句话:“难道农村注定办不成大事?我就不信邪!”

李泗水库属小二型水库。自从杨强打定主意承包该水库水面养鱼,父亲杨昌金二话没说就把陪伴多年的货车卖掉,用于为儿子交纳承包费。在父亲的帮助下,杨强承包了70亩水面,期限30年,每年向水库交纳承包费6000至8000元。自签订协议后,他便在水库一角搭起1间茅草棚作为栖身之处。随后给予全力支持的是妻子徐秀梅,她毅然掏空外出打工攒下的全部积蓄,作了先期投入。

苦钻技术
对杨强而言,养鱼是门新学问。开初没有技术,杨强就跑到城里买回一大堆专业养殖技术书籍,强化吸收。单靠看书不行,他又经常跑到简阳的一些鱼塘去“瞟”学技术。刚开始产量不高,杨强就和妻子、父亲精心照料,为了防止鱼儿泛塘,他们每天晚上都要起床好几次,每次巡完15个鱼塘及水库,往往需要耗时四五十分钟。有一次,杨强和父亲挑着鱼到乡场出售,走着走着,父亲发觉后面没了声响,倒回来才发现儿子已倒在路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杨强发现传统的肥水养鱼方法难以提高产量,于是,他第一个在龙马区搞起了集约化高密度饲料养鱼,使每亩水面单产突破了1500公斤,效益随之直线攀升。

创新管理
1998年,杨强发现当地兴起“钓鱼热”,立即开展此项业务。从简阳、仁寿等地纷至沓来的钓鱼者,当年就为杨强创收4万多元。次年,他多方凑借11万元,加固了堤坝,增添了投饲机等设备,又依山傍水修建了两幢楼房,在当地率先办起了“农家乐”。2001年,鱼市转入疲软。在部分养殖户收缩规模、减少投入之际,杨强不退反进,主动出击,以每亩400公斤的代价承租了水库下游的50余亩农田,将其改造成鱼塘后发展名优特新品种。随着规模逐步扩大,杨强还在管理上出奇招,实行分离式经营管理,自己主内,父亲主外,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效益评比,调动了家庭成员的积极性。

苦尽甘来
几年来,杨强的汗水没有白流。他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他多次被区、乡评为致富标兵,去冬被群众推选为县人大代表,妻子徐秀丽当选为县政协委员。最近,杨强又当选为眉山市参加西部大开发、小康作贡献先进个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饲料 经济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