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外交经验和人脉资源让她充满自信,只要自己能种出芦苇,就不怕卖不出去。到时她要让大家看到自己疯狂的举动是正确的。可她没想到,这7万亩芦苇荡带给她的却是一次次的考验与摔打。
2001年10月,她给丈夫和儿子在冰箱里准备了很多水饺后,就扎进了她梦想的芦苇荡。刘佳美这才发现,虽然这里是黄河入海口,离黄河最近的地方不过200米,水却成了她最大的问题。
孙经理:“光看水了,水一跑我们这个水就是缺,一看水跑了就是很心疼,你说没有水养不起芦苇了。”
芦苇是黄河边的特有植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埋藏着野生芦苇芽,但因为土壤盐碱度高,长不出来。刘佳美想只要自己把黄河水引过来灌溉,芦苇就能一年成丛,两年成片、三年成塘。照这个速度,三年后,自己的7万亩芦苇地就能丰产,赚回本钱。可她没想到,引进来的每一立方水都要花9分5厘,每年还要三灌三排,一年光水钱就要100万。更让她头疼的是,这里的地形西南高,东北低,灌进来的黄河水很快就奔流入海。必须有一个闸口控制水源才行。
刘佳美:“我们进水渠在西南边,往里边灌水,有抽水船,我们自己有闸口,然后每进一块地,就是用闸口来控制高低,属于说你现在没有闸口的话,水不都留到东北方向来了吗,就是这边最低,所以说南边每灌一块地,闸死一个闸板。”
由低往高灌水,每层阶梯口设置一个闸门。刘佳美决定在7万亩芦苇地里装46个闸口。这样一来不仅水保住了,大家还能根据闸口的位置,把芦苇地分区管理,一举两得。
但毕竟7万亩太大,为了节约这笔额外的开支,除了主干工程包给施工队,很多小沟渠的水堤刘佳美都自己带着员工去修葺。而这种小堤一下雨就容易冲垮,还要常常补修,记者采访时就刚好遇到一次补水堤。
记者:“你们就在这样的地里干活啊?”
刘佳美:“是呀,都是这样的。”
黄河淤积的土地都像这样,泥土下全是水,连站都站不稳,要想使劲很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半年后,刘佳美终于解决了水的问题,同时,她也更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选择。2002年冬天她终于迎来了芦苇的第一次收获,不过产量才280吨,算下来还亏了十几万元,但这都在她意料之中。
各种开支让她感到了经营企业的压力。等到芦苇丰产,还要熬2年,一定要再开辟一条赚钱新路子才行。那段时间刘佳美喜欢一个人在地里转悠。她意外发现,生态渐渐恢复的白板地里总能看到一些陌生人来采风。看着他们拍的照片,刘佳美没想到景色竟然这么迷人,连她自己都陶醉起来,甚至有些佩服自己。这时她闪电般做了个决定,要在这里做生态旅游,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她也正在步入一个美丽的陷阱。
刘佳美:“这是一片新生地,新国土,就是人们到了你这个地方来了以后,除了感受你的湿地,能不能在哪里坐下来,享受一下你们当地的什么美味呀,特色呀。”
卖芦苇可以赚钱,卖风景也可以赚钱。引进特种养殖,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到了出栏时还能再卖钱。想到这,刘佳美激动不已。但当初的300万元在种芦苇、改水闸时,已所剩无几。此时一只波尔山羊的种羊就得3万元,梅花鹿也要上万元一只。粗略算下来至少得200万元。这时刘佳美打起了丈夫的主意。
丈夫:“不合适,我说第一我不是你单位的人,我不应该以我的名义给你们贷款,这样以后出了问题,那就是我要承担全部责任。”
丈夫薄琪和这一年升为了当地一家酒厂的副总,手里有近30万的股份。刘佳美想让丈夫用此作抵押,帮自己贷款。她知道丈夫向来疼爱自己,他反驳就说明有谈的希望,丈夫不过是心疼自己一个人在外闯荡,并不会坐视不管。
刘佳美:“他呀,有时候发个脾气,实际上我真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看不得我掉眼泪,我遇到困难我一掉眼泪他又心疼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12-14/2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