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cctv致富经:无心插柳得到的财富惊喜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2-14  互联网



        黄河一路奔腾,曲曲折折地流经九个省区后,终于在山东省东营市汇入渤海。每天黄河还以淤积出一个足球场面积的速度,向大海推进着。然而这片年轻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当地人称为“白板地”。

        王经理:“这个白色的,一大片就是。纯盐碱地。”

        记者:“这都是盐?”

        王经理:“对,上面一层盐土。可以尝,你可一尝尝。”

        记者:“好吧,那我尝一下。又咸又涩的,这个能吃吗?”

        王经理:“不是吃它,是用它腌咸菜。它的盐度已经很高了。”

        在东市营市东北部的孤岛镇,离渤海不足2公里,海潮频繁的冲刷,“白板地”的情况最为严重。可四年前有人却在这里种出了成片的芦苇,这个人就是刘佳美。

        刘佳美:“这都是我种的。”

        记者:“这么多?”

        刘佳美:“这是一点点,一部分,我们一共是7万亩,你要是真的全部看完的话,你开车一天也看不完。”

        记者:“7万亩芦苇能赚多少钱?”

        刘佳美:“我们现在资产评估得一个多亿了。”

        进入11月,芦花开始飘飞,这是一年当中刘佳美最忙的时候。每天都要组织大量的人来收割芦苇。今年据她保守估计,芦苇产量在8000吨以上,能给她带来四百多万元的财富,现在这儿已成了东营市最大的芦苇基地。但就是今天的这份财富,当初却让刘佳美吃尽了苦头,甚至一度让她整个家庭都沉浸在恐慌之中。最终她就像芦苇一样深深的扎根在了这里。

        刘佳美凭借一股闯劲,28岁这年就当上了当地一家造纸厂的厂办主任,日子过得称心如意,是厂区里大家羡慕的对象。2001年33岁的她接待了一批北京来的客人后,竟不顾丈夫的劝说和婆婆的哭泣阻挠,执意买断工龄。这个近似疯狂的举动,让她一夜间成了厂区里的话题女王。

        同事:“想钱想疯了,想挣钱,出去赚大钱了,放着这么好的位子不干。”

        邻居:“一个女人不在家带孩子,你工作扔了,家不要了,你跑到那么一个荒郊野外,那个地方那么偏。”

        邻居:“作为女人来讲,我们觉得她是绝对是一种疯狂的举动。”

        更让人费解的是,刘佳美拿着买断的十几万元,又借光了能借的钱。总共带着300万元进了黄河滩涂,而且花90万元租下了7万亩没人要的盐碱地。大家纷纷猜测,刘佳美从北京客人那里知道了什么秘密?究竟荒芜的白板地里藏着什么商机,让她如此义无反顾。

        刘佳美:“一帮专家组来的时候就跟我们说,她说你们这里如果建一个芦苇基地就好了,作为造纸原料,造纸原料永远不会有市场危机。”

        2001年5月,刘佳美接待了北京来的芦苇专家。交谈中她了解到,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纸品消费国。但造纸源料匮乏,尤其是高档纸,其原料大多从国外进口,进口量也逐年递增。而国内由于秸秆反田,造纸原料紧张,再加上麦子品种的优化,麦秆变短,影响了纸张品质。芦苇是最佳的替代品。当时东营周边还没有上规模的芦苇场,这个消息燃起了刘佳美的创业激情,她要抢占先机。

        刘佳美:“当时在方圆200公里以内就有5家造纸厂,都要,都要跟我们订货。”

        记者:“造纸原料是不是就你们家?”

        刘佳美:“大的苇场,就像大的这种围场就我们一家。”

        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外交经验和人脉资源让她充满自信,只要自己能种出芦苇,就不怕卖不出去。到时她要让大家看到自己疯狂的举动是正确的。可她没想到,这7万亩芦苇荡带给她的却是一次次的考验与摔打。

        2001年10月,她给丈夫和儿子在冰箱里准备了很多水饺后,就扎进了她梦想的芦苇荡。刘佳美这才发现,虽然这里是黄河入海口,离黄河最近的地方不过200米,水却成了她最大的问题。

        孙经理:“光看水了,水一跑我们这个水就是缺,一看水跑了就是很心疼,你说没有水养不起芦苇了。”

        芦苇是黄河边的特有植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埋藏着野生芦苇芽,但因为土壤盐碱度高,长不出来。刘佳美想只要自己把黄河水引过来灌溉,芦苇就能一年成丛,两年成片、三年成塘。照这个速度,三年后,自己的7万亩芦苇地就能丰产,赚回本钱。可她没想到,引进来的每一立方水都要花9分5厘,每年还要三灌三排,一年光水钱就要100万。更让她头疼的是,这里的地形西南高,东北低,灌进来的黄河水很快就奔流入海。必须有一个闸口控制水源才行。

        刘佳美:“我们进水渠在西南边,往里边灌水,有抽水船,我们自己有闸口,然后每进一块地,就是用闸口来控制高低,属于说你现在没有闸口的话,水不都留到东北方向来了吗,就是这边最低,所以说南边每灌一块地,闸死一个闸板。”

        由低往高灌水,每层阶梯口设置一个闸门。刘佳美决定在7万亩芦苇地里装46个闸口。这样一来不仅水保住了,大家还能根据闸口的位置,把芦苇地分区管理,一举两得。

        但毕竟7万亩太大,为了节约这笔额外的开支,除了主干工程包给施工队,很多小沟渠的水堤刘佳美都自己带着员工去修葺。而这种小堤一下雨就容易冲垮,还要常常补修,记者采访时就刚好遇到一次补水堤。

        记者:“你们就在这样的地里干活啊?”

        刘佳美:“是呀,都是这样的。”

        黄河淤积的土地都像这样,泥土下全是水,连站都站不稳,要想使劲很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半年后,刘佳美终于解决了水的问题,同时,她也更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选择。2002年冬天她终于迎来了芦苇的第一次收获,不过产量才280吨,算下来还亏了十几万元,但这都在她意料之中。

        各种开支让她感到了经营企业的压力。等到芦苇丰产,还要熬2年,一定要再开辟一条赚钱新路子才行。那段时间刘佳美喜欢一个人在地里转悠。她意外发现,生态渐渐恢复的白板地里总能看到一些陌生人来采风。看着他们拍的照片,刘佳美没想到景色竟然这么迷人,连她自己都陶醉起来,甚至有些佩服自己。这时她闪电般做了个决定,要在这里做生态旅游,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她也正在步入一个美丽的陷阱。

刘佳美:“这是一片新生地,新国土,就是人们到了你这个地方来了以后,除了感受你的湿地,能不能在哪里坐下来,享受一下你们当地的什么美味呀,特色呀。”

        卖芦苇可以赚钱,卖风景也可以赚钱。引进特种养殖,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到了出栏时还能再卖钱。想到这,刘佳美激动不已。但当初的300万元在种芦苇、改水闸时,已所剩无几。此时一只波尔山羊的种羊就得3万元,梅花鹿也要上万元一只。粗略算下来至少得200万元。这时刘佳美打起了丈夫的主意。

        丈夫:“不合适,我说第一我不是你单位的人,我不应该以我的名义给你们贷款,这样以后出了问题,那就是我要承担全部责任。”

        丈夫薄琪和这一年升为了当地一家酒厂的副总,手里有近30万的股份。刘佳美想让丈夫用此作抵押,帮自己贷款。她知道丈夫向来疼爱自己,他反驳就说明有谈的希望,丈夫不过是心疼自己一个人在外闯荡,并不会坐视不管。

        刘佳美:“他呀,有时候发个脾气,实际上我真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看不得我掉眼泪,我遇到困难我一掉眼泪他又心疼了。”

        丈夫:“她吧,这个人比较要强,她认准的事她是想方设法把它办好…记者:为什么还是贷了呢?丈夫:就是,这不是考虑到支持她的工作吗。”

        2003年4月,丈夫用股份从银行贷了200万元,刘佳美的梦想得以一一实现。她引进了波尔山羊、梅花鹿等。做旅游外行的她,还合并了一个旅游公司合伙干,并让旅游公司的负责人作自己的总经理全权管理。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来的游客总是那几拨。

        刘佳美:“来的人只是一些能在网上找到我们企业做宣传的一部分喜欢自驾游、喜欢野游这些人,或者是户外一族的这些人,他们来,他们来得并不是很多呀,你的宾馆一年有半年闲着。”

        刘佳美第一次感到了自己判断失误带来的可怕后果。如今芦苇没到丰产期,做旅游失败,每天一睁眼就要发愁羊和鹿的饲料费,年底丈夫还要还贷款。面对外债600多万元的严峻形势,刘佳美大气都不敢出,她知道此时哪怕像稻草一样轻的麻烦都能把她压趴下。每天小心翼翼地防大雨防火灾,生怕在芦苇丰产前出什么差子。然而她千怕万怕,最害怕的芦苇荡还是出事了,甚至让她差点失去7万亩芦苇荡。2004年10月她接到一个经理的电话,说出事了。

        孙经理:“兵都让人家撵走了。”

        记者:“怎么撵?”

        孙经理:“怎么撵?再不走我们就给你锁门了。”

        情急之下,刘佳美赶紧跑出去弄个明白,一路上她不仅遇到很多不知所措的员工,还看见陌生人在测量土地。走上前一问,对方的回答让她近乎崩溃,瘫软在了地上。

        刘佳美:“我想发包方不会来我们地里,为什么测量地呀?我就问了一下,他说咱们的地被人家解除了。”

        刘佳美和垦利县林场签订了40年的合同,现在才刚到第三年,怎么成了别人的了呢?几经打听后,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投了近千万的芦苇荡,竟然被自己推荐的那个经理给偷偷转让了,转让费不足100万元。

        王经理:“就是两家公司一合并以后,推选他当总经理,在这个期间已经把他辞掉了,对外界还没有正式公布,外界都不知道,在这个情况下,他就把地给转了。”

        生态旅游项目失败,没有得到当初刘佳美承诺中的效益,那个总经理打起了芦苇荡的主意。坏消息就像插上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厂区里传开,债主们也纷纷闻讯赶来。

        儿子:“挺害怕的家里,然后经常我爸给我打电话说,门口有人,然后说敲门你也别理他,然后自己呆在家里。”

        眼看到了年底,因为土地纠纷,芦苇无法收割,对别人承诺的债务不能兑现,还连累丈夫因为还不了贷款而丢失股份。内忧外困的刘佳美整个人就像被抽空了一样,寸步难行。

        妹妹:“怎么讲,难到他把那个结婚的时候买的项链给卖了。”

        王经理:“到后期连生活费都没有保障了。”

        记者:“那你们怎么生活?”

        王经理:“那就是到附近几个食品店去赊面、赊面粉、赊馒头维持了一年。”

        不仅自己家,就连兄弟姐妹家都因此受到牵连。2005年的春节对于刘佳美一家来说是苦闷和漫长的。大家都挤在老母亲家陪伴着刘佳美。

        母亲:“那个年哪过了,直接都没过年,都在我家呆着,连刘华、刘萍都在我家里蹲着,还过年呢,都愁得连饭都不吃还过啥年。”

        面对7万亩的芦苇荡,刘佳美总想,如果三年前自己没有执意买断工龄来种芦苇,现在一定在家里围着围裙和姊妹们一起忙进忙出准备年夜饭。每次想到这,她都想以死洗清罪过,当初正确的选择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走投无路的她到底该怎么办?

        2001年,刘佳美认为种植芦苇是商机,没想到却让她入不敷出。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芦苇丰产带来的转机上。而2004年10月,芦苇丰产在即,自己推荐的经理竟偷偷转让了土地。面对600万外债,拿什么去还别人,这让刘佳美每天坐立不安,全家人的心都为她而悬着。而此时儿子的鼓励,让她重新站了起来。

        儿子:“我就说妈,所有的企业家其实绝对都落魄过,这点落魄没有什么,只要坚持一点会成功的。”

        刘佳美:“我当时就哭了你知道吗,我儿子看到我哭,我儿子说,妈妈你别难过,咱就是什么都没有了,地要不回来了,你不还有爸爸和我吗。”

        刘佳美感动在儿子心里自己是一个企业家,更感动家庭无私的温暖。感动过后,2005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她决定向法院起诉,她要夺回的不仅仅是土地,更是一份理想和尊严。28天后,判决书下来了,法院宣判刘佳美胜诉。

        记者:“这个就是后来的判决书。”

        刘佳美:“对,判决书上我们是官司打赢了。心情依然很沉重,不知道该怎么走。”

        这场风波虽然让刘佳美身心受到巨大伤痛。但当她再回到芦苇地时,已经是另一番模样。长了三年的芦苇终于有所收获,一次就卖了200多万元。可短暂的欢笑过后,面对600万的债务,照这个速度什么时候能还清?就在这时,不曾想芦苇丰产,当初的盐碱地得到改善,自己成了最大的功臣。东营市旅游局看中了这片土地,也看中了她这个人,2005年9月,她被评为了东营市旅游协会的常务理事。当初执意打造自然景区却赔个精光,而今无心插柳却为她开启了财富的大门。

        张局长:“多年的坚持他就迎来一个最好的时机,这两年我们一直是抓住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15万公顷的湿地,我们来做生态旅游的文章。”

        刘佳美:“我那时候就有这个机会…到了江苏人家的蟹子卖到100多元钱,80到一百多元钱,当时我看了很惊讶。”

        其实自己的芦苇荡里就有很多野生螃蟹,还常常抓来送给朋友。没想到螃蟹的利润这么大,刘佳美心潮澎湃。经历过上一次的失败,她不敢再冲动行事,请教了很多专家,她得知自己的芦苇荡正好在海河交接处,很适合螃蟹的繁育生长。就果断地决定要在芦苇地里招商引资套养螃蟹,没想到招来的却是一阵嘲笑。

        王大勇:“我们这里只认海蟹,海蟹人人爱吃。”

        记者:河蟹没听说?”

        王大勇:我们这个黄河滩上有这个东西都不逮,也不吃。”

        记者:“为什么?”

        王大勇:“看着他以后光骨头没肉。”

        很多本地投资商都以海滨城市只认可海鲜为理由推辞了。2006年4月,到了螃蟹投苗的时候,刘佳美很不甘心好不容易琢磨出的项目就这样搁浅了。不曾想,投资商竟自己找上门来。

        刘明:“我们老家也是黄河入海道,老黄河入海道,所以我们看着这个水源也好,这个控制又好,没有什么污染,肯定能养好螃蟹。”

        杨明是从江苏南京来的,养螃蟹多年,在江苏有自己的养殖基地。这些年江苏养螃蟹的人越来越多,水面紧张。他一直在寻找理想的水面。自从刘佳美上次去他们那里考察相互认识后,他心里就认准了这个芦苇荡。但这次来以后,却让他听到了一个意外的情况。

        刘明:“好多人跟我们讲这里不能投资。”

        记者:“为什么?”

        刘明:“因为我们刘总当时在这里,在外面欠了很多钱,而且呢人家对她不相信,要钱的人很多。”

        刘佳美这才领悟到之前屡遭本地投资者拒绝的重要原因。原来大家心里对她有个很大的芥蒂。

        刘佳美:“不管银行信誉还是你借周围朋友的借款,因为你出了问题以后,你的信誉就很难恢复了,还不如说我现在做事情,从负数做起。”

        她很着急,到手的合作不能因此黄了,更重要的是螃蟹能否养成关系到自己和芦苇地未来的发展。权衡之后,刘佳美决定答应杨明一个有些苛刻的要求。

        刘明:“当时我们提的要求也很高,因为我们也害怕到这里来投资…我们投资,土地承包费我们不交土地承包费,然后利润我们一家一半。”

        此时除了杨明,刘佳美别无选择。虽然她在利润上有些吃亏,但杨明负责销售,自己也少了份担忧。2007年,螃蟹第一次上市就达到了15万斤。令刘佳美喜出望外的是,螃蟹的养殖成功还为她迎来了一个契机。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当地政府为了发展黄河口文化,2006年提出打造黄河口品牌,她的螃蟹被选中了。

        水产局站长:“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她发展养殖生态大闸蟹,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样市政府已经规划支持帮助他建设,力争建成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生态养殖示范区。”

        螃蟹作为黄河口文化之一,政府在北京、济南等一些大城市举办螃蟹节大力推广,渐渐地黄河口大闸蟹的品牌树立起来。2008年,通过芦苇、螃蟹的双管齐下,刘佳美不仅还清了全部债务,还开始盈利。

        刘明:“我们这里除了烧饭的,全是男的,只有刘总一个女的,她跟男的一样,无论干什么都冲在第一线,很有魄力。”

        2009年10月28日,是芦苇地里排水的时候,刘佳美每天都忙着枪收螃蟹。今年她的40多万斤螃蟹和8000多吨芦苇将会为她带来600万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当初的盐碱地因为生态的恢复,还带给了她一笔旅游收入。现在这片芦苇荡评估价值一亿元以上。但刘佳美仍然喜欢住在芦苇荡里,一周只回家一次。每天她的工作就是开车在7万亩的地里巡视,而在车上他总爱听一首《在路上》的歌。

        刘佳美:“每次我听到这首歌都会掉眼泪,因为它道出了一个企业家的心情。”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12-14/2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