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韦国伦:精心培植致富花


         上世纪90年代,韦国伦不满足于清贫安稳的生活,尝试着做些生意,但由于经验不足、资金缺乏等原因,一直没有取得大的收获。 

         1996年,他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大余县的花卉产业方兴未艾,尤其是该县的特色品种———“金边瑞香”,极受广东市场青睐。韦国伦此时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遂下定决心,开始了金边瑞香的栽培,万事开头难,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技术关。之所以这种花在广东市场热卖,首先是因为它吉祥、观赏价值高,还因为稀有且不易种养。韦国伦决定自学成才,购买了大量有关花卉种植的书籍,一头扎进了“书海”。然后,他把自己的2亩金边瑞香作为 “实验田”,没日没夜地潜心钻研。天道酬勤,他很快就掌握了“栽培———繁植———扩种”的全套技术,精心培植他的“致富花”。20世纪90年代,可谓是金边瑞香的“黄金时代”,行情最好时,在广东花卉市场上不论盆而论朵卖,一朵花卖到50元。韦国伦抓住了这个时机,与其他花农一道,创造出了这段“瑞香神话”。 

         韦国伦富而思进,把花卉基地的规模扩大到8亩,培植花卉达5000多盆。有了规模优势,加上韦国伦做人厚道,他的花卉销售根本不需要自己长途奔波,而是客户盈门,就在花圃里“坐收花利”。然而,市场波谲云诡。种花赚钱如同股票上涨,自然会有很多人纷纷跟进,造成供大于求,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很长一段时期,大余县花卉市场缺乏规范和管理,一些花农目光短浅,相互之间竟相压价,这种现象苦了本县花农。 

         面对大余花市的由盛转衰,韦国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撰写提案、建议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呼吁尽快挽救花卉产业,建议组建花卉协会,把政府部门不能管的事情,交由民间组织来协调,在他和其他部分有影响力的花卉大户的呼吁下,大余县组建了花卉协会,花卉产业和市场逐步走向规范。与此同时,韦国伦科学应对市场变化,改变过去单一的花卉品种,通过从本县深山中发现和从外地引进“双管齐下”,试种了虎舌红、蝶蝴兰、盆景等多个新品种,并积极自学,掌握新技术,很快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上述品种又逐渐有很多人跟进的情况下,韦国伦又开始考虑新的出路。经过市场调研,他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随着各地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绿化苗木的需求越来越大,苗木栽培将大有可为。在这个思想指导下,针对苗木栽培周期长的特点,他确立了“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把基地一举扩大到30多亩,把其中的一半用来栽培罗汉松、竹柏等绿化苗木,另一半继续发展花卉,用花卉的收益“供养”苗木投资。“以短养长”科学模式运行后,他的基地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卉 品种 绿化苗木 盆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