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葡萄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大金镇张榜村地处大金镇西北部的京九、黄黄、武梅“三路”交汇处。全村有村民小组10个、总户数476户、总人口2122人,总耕地1780亩。虽然拥有“三路”交汇优势,但由于张榜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种植结构单一,农作物生产效率极为低下,村民生活十分困难,十几年前人均纯收入仅有1300 元。从1995年开始,年仅 24岁的刘辉雄利用自己掌握的葡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带领老百姓踏上了致富之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张榜村不仅由过去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大金镇的首富村,还成了远近闻名的“鄂东葡萄第一村”。现在张榜村已拥有葡萄种植面积达2500多亩,年产葡萄达200万公斤以上,葡萄畅销江西、安徽等地,实现了一亩葡萄十亩稻的好效益。全镇葡萄种植村由张榜1个村,发展到刘元、刘元政、宋煜、周干等7个村,品种也由过去的几个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以“腾埝”“红贵族”“金藤”为主的18个优质高产品种。 

         现在只要一提起“大金葡萄”,鄂东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一提起葡萄致富路上的带头人大金葡萄种植协会负责人刘辉雄,大金干部群众无不是啧啧称赞,钦佩不已。为使葡萄产业步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2003年,在刘辉雄的发动下成立了大金镇第一家民间组织,帮助葡萄种植户解决产前技术服务和产后销售问题,几年来,在协会的帮助下,帮助葡萄种植户销售葡萄达600余万公斤,销售收入超过1500万元。刘辉雄本人因其出色的工作业绩,灵活的经济头脑,多次被武穴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员创业标兵”光荣称号;被共青团武穴市委评为“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基地示范 带动农民种葡萄 

         在全村农民都习惯于种植粮食、棉花、油菜等传统农作物的时候,不安分的刘辉雄就在自己的几亩田地里悄悄地种起葡萄来,每到葡萄收获季节用篮子提着去街上卖,发现葡萄不仅俏销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一年下来算帐,种植葡萄的收入是种植常规农作物收入的好几倍。看着勤勤恳恳的老百姓,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却搞不到几个钱,依然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这时一个设想在刘辉雄脑子里冒出来“能不能带领全村老百姓都来种植葡萄呢?”,为了打消群众种植葡萄的顾虑,刘辉雄向村里申请,把村里60多亩连片的荒山岗地利用起来,作为葡萄种植试验田。在那几百个日日夜夜里,刘辉雄和他的伙计们一起,没日没夜的干起来,从进种苗到栽植到后期的管理,每个环节他都百倍的认真和小心,他总是一边示范一边向伙伴传授栽培和管理技术,那段日子葡萄园成了他的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努力下,葡萄的成活率达95%以上,葡萄种植获得成功。70亩试验田第一年亩平挂果就达到了2300多斤,亩平收入达到了3700多元,这一消息迅速在老百姓中传开,村民种植葡萄的顾虑彻底的消除了。从98年开始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高涨,很多群众自发找到他,请求帮助购买葡萄种苗,传授种植技术,发展种植葡萄。为帮助一部分困难群众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他在信用社担保贷款10万余元,赴浙江帮助群众购买种苗。为使老百姓能掌握好葡萄种植技术,他又邀请专家定期开办了葡萄技术培训班,自费为葡萄种植户印发葡萄种植技术手册。为取得“真经”他先后自费到金华等地考察学习,现在也俨然成为了葡萄种植方面的土专家,每到葡萄生长的季节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老百姓的葡萄园中。从98年开始,大金的葡萄产业在葡萄协会的促动下,大金葡萄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葡萄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亩扩大到几十亩到现在的3000余亩。 

         增科技含量 打造大金葡萄名片 

         葡萄种多了不仅品质难以提高,而且也难以销售出去。怎样才能让葡萄满足市场需求买个好价钱?在许多村民还沉浸在葡萄丰收的喜悦中盲目扩种葡萄时,他又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一方面他请来华中农大的农学教授为葡萄产业发展问诊把脉,确立了葡萄产业庄园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园区带动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葡萄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另一方面他还组织文化素质较高的年青人远赴浙江金华等地学习先进的葡萄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并引进一些优质品种,改善葡萄种植结构。每年葡萄收获的季节,他率领葡萄协会一班人连续筹办了四届“农民葡萄文化节”,吸引不少媒体前来捧场。“大金葡萄”在协会的运作下成为了大金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使葡萄价格每斤涨了5毛钱,葡萄种植户的亩平收益增加150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品种 种苗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