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庐江县同大镇二龙村的日光冬暖大棚,顿时让你感觉“暖融融”。
2007年底,庐江县农业开发办引进国家投资的农业开发项目——日光冬暖大棚,走规模、高效、优质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
机会来了,凭借蔬菜种植的习惯和省会经济圈的区域优势,二龙村一举争取到这个项目。当年,二龙村建立蔬菜日光冬暖大棚850亩,30多户通过土地调整取得了首批建棚生产权。
为解决菜农生产中的后顾之忧,二龙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为菜农带来利好:与银信部门协调,每个大棚可办理1000元贷款;修建道路、桥涵和沟渠,先后投入80余万元农村综合开发和“村村通”项目资金,硬化水泥路面2.2公里,铺砂石路4.4公里。村民们从露地种植到日光冬暖大棚,种菜效益由年每亩不足千元上升到4000多元。
去年春季,同大镇与合肥市农委签订了三千亩蔬菜基地、年供肥一万吨蔬菜的协议,年终菜农们累计获得了30万元的合肥市财政补贴。去年一年中,二龙村菜农按照合肥市“菜篮子”的需求,种新品种菜,种速生菜,种有机菜,两个占地一亩的大棚,年纯收入9000多元;今年初,省财政支农的“白色工程” ——130亩钢架大棚项目落户二龙村,主要帮扶菜农种植香蕉型青椒、嫩脆型豇豆等早、稀、特品牌蔬菜。
如今,二龙村的菜农全部加入了“同盛蔬菜专业合作社”,村里建立了优质蔬菜协会,开展产前、产种、产后服务,菜农们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协会会长左申松一户今年第一季度销售莴笋、日本大根萝卜、韭菜和青椒苗,收入达2万元。
大棚有效益,就有“大棚效应”。31岁的王大明于四年前和妻子外出打工,后来考虑到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照顾不到,去年春,夫妻俩回家建了两座大棚,种植青椒、茄子、黄瓜等。一年下来,不仅还清了两万多元欠债,还在信用社存款两万元。今年,他家又建了四个占地两亩左右的大棚。
二龙村下辖黄道、陈湾、岗头和戴拐四个自然村,全村6600多人口,人均不到八分耕地。王祥福说:“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前些年几乎所有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在外辛辛苦苦打拼,家庭收入也不见多大起色。”眼下,看到“省会经济圈”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带来的实惠,二龙村原先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村加盟种植大棚。截至目前,该村返乡种植青年比例已占外出务工人员的70%以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6-04/2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