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cctv致富经:为自己的生猪找条路


   

    这条街道靠近一家菜市场,每天早上都挤得水泄不通。唐慧娟的猪肉专卖店就在这条街上,唐惠娟是海门市生猪养殖大户,与其他养殖户不同,她每年出栏的1万2千多头生猪全部自产自销,我们到她店里采访的时候,员工们忙得甚至没有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唐惠娟的妹妹唐卫英:“在上午六点到九点钟的时候最忙。”

    记者:“这个时候最忙,能忙到什么程度?”

    唐惠娟的妹妹唐卫英:“忙到收钱都来不及了。”

    消费者:“人多,人多嘛就会晓得生意好了,买肉的人多。”

    唐惠娟告诉我们说,现在海门市的猪肉价格达到了28元钱一公斤,而唐惠娟的猪肉比别人家的每公斤还要高出1元钱,尽管这样,唐慧娟的猪肉还是不够卖。

    唐惠娟:“现在有5个专卖店,每天要销到五六千斤的猪肉”。

    记者:“都能卖掉?”

    唐慧娟:“都能卖掉,现在就是担心卖不掉了。”

    2007年唐惠娟养猪赚了1200万元,成为海门市最大的生猪养殖户,由她组建了生猪养殖合作社,带动了200多户农民养猪致富,出栏的生猪占到海门市生猪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一,唐慧娟为了这一天,整整打拼了10年。

    1995年,26岁的唐惠娟原本是海门市包场镇的一家酒店老板,生意很是红火,唐惠娟自然也成为镇里的焦点人物,1996年11月,唐惠娟的酒店突然关门停业了.

    唐惠娟:“开不下去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欠帐太多,最多的时候欠到三四十万元,就打白条不给钱的。”

    辛苦一年多最终赚了一把欠条,一向要强的唐惠娟病倒了。父亲唐进芳知道女儿不是一个闲着的人,思量再三,他给女儿指出了一条生财的道儿。

    唐慧娟的父亲唐进芳:“95年到96年的时候,全国涨价涨到最厉害的时候,我一想,我说你不愿意做你去养猪。”

    唐惠娟:“挺生气的,一开始我是不愿意干这一行的,因为这个行业对我来说又不精通,又是个外行。”

    唐惠娟的父亲唐进芳当初在包场镇第三产业办公室工作,负责生猪采购工作,1997年海门市生猪价格每公斤涨到了10.6元。海门是沿海城市,工业和海产品加工业相对发达,但是生猪养殖长期依赖外地供给,当时,海门市负责这项工作的农林局副局长黄颂禹已经着手制定扶持生猪养殖的优惠政策。

    江苏省海门市农林局副局长黄颂禹:“96年97年的时候,我们当时全市的人口是103万,我们大概需要生猪能够上市,解决人们吃肉这个问题,至少要到28万头,而当时我们只有13万头,所以很大一部分的缺口都是靠外地进来的。”

    当地生猪供应不足,海门市的生猪50%依靠外地供给,唐惠娟的父亲正是捕捉到这个商业信息,觉得大规模发展养猪一定能大赚一笔,本来对养猪有抵触情绪的唐惠娟,偶然看到邻居卖猪,一头不足100公斤的猪竟然卖了1000元钱,对她的触动很大。

    唐慧娟:“我算了一笔帐,他一头猪成本只要400块钱左右,卖了1000块钱的话能赚600块钱,我后来就激发了这个养猪的念头,我说这个利润空间挺大的,我想这个养猪业是有利可图。”

    1997年3月,唐慧娟卖掉了酒店,投资120万元建了占地11亩地的养猪场,买了800多头猪苗。按照当时的行情,用不了一年的工夫,这些猪就能赚回几十万元,就在唐惠娟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时候,她发现小猪腹泻拉稀了,短短三个月猪苗就死了200多头,损失了十几万元。

    唐惠娟的丈夫唐晓虎:“看人家养猪挺容易嘛,人家猪出来一头能赚多少钱,赚几百块钱,看人家养猪那么简单,随便养出来了,人家能干我自己也能干,其实没那么简单。”

    唐慧娟:“他们都说我从跳舞厅到猪粪坑,当时我心里也比较难受,听了这话我也比较难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肉 办公室 养殖大户 小猪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