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在河南省许昌市的快餐界,诞生了一种新食品:“有菜当饭、有酒当菜、浸汤能当豆浆,这种号称三合一的方便食品就是出自眼前这位普通的创业者之手。
王全欣:“两个盒,这里面装的有菜,这是主料菜,这有烤馍,有料包,有五中料包。”
王全欣:“现在先不说价,先免费品尝一下。”
市民:“好不好吃?哎呀,不错,也没有见过,也没有喝过,好喝,饭也中,菜也中,这就是菜,跟面是一样的,可以喝酒是绝对的。”
王全欣历经10年磨砺,在资金和市场的双重考验下,使这种方便食品打进当地的超市,和众多的品牌快餐面比肩而立,并通过物流公司发往外地市场,而在农村的集市上,同样引人关注。
职员:“城里面一般都是自己买着吃,他们零买着吃,在这里他们都是整件整件地掂。”
村民:“买回去串亲戚的,串门的,你们经常串亲戚?对,听别人说怪好,味道也怪正的,她去她姑家,我去我姨家。”
村民:“这都是有要求的事儿,是这儿的风俗。”
吃着有营养,送出去有面子,王全欣的一品三吃迅速在城乡打开销路,到2005年10月,生产量达到每天3000盒的规模。《致富经》栏目曾以《金豆子碰上了巧点子》为题对他做过专题报道。至今已过去三年,他的一品三吃产业到底发展到什么样了呢?
怀着一份好奇,2008年4月15日,我们的记者再次找到了王全欣,谁知,我们的这次见面却是在这样的一个场面开始的。
记者:“你的一品三吃做得好好的,怎么做起豆腐了呢?”
王全欣:“做豆腐也是黄豆生意,而且做豆腐呢,不见得比一品三吃少赚钱,一个豆腐赚二三十块钱,一天我做几百个豆腐。”
做豆腐怎么比做一品三吃还赚钱呢?我们感到惊讶的同时,更多的是疑惑。接下来他简单地算了一笔账,让我们不得不服。他平常一天加工豆腐要使用2吨黄豆,在春节等节假日高峰时期可以突破4吨,按照一斤黄豆一元钱的利润,每天就能有数千元不等的纯收入。
记者:“这个转行是怎么来的呢?”
王全欣:“这个事说起来就话长了,一言难尽。”
那么王全欣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逐渐打开市场的一品三吃到底遇到了什么危机?他又为什么选中这个本小利微的豆腐行业呢?
2006年,也就是我们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年,市场来了180度大逆转,他的一品三吃方便快餐遭受釜底抽薪,就在这一年,生产的主要原料黄豆的价格让他吃不消了。
王全欣:“到2006年一开春,就到每斤1.8元 1.9元,涨到2006年的年底,就涨到每斤2.5元,然后到2007年又开始涨,涨到2007年年底,几乎是3.5元一斤。”
原料价格上涨,生产利润被侵蚀,王全欣到了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而要自行提价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王全欣:“咱想着是卖每盒5元钱,实际上到市场上不能接受,因为有方便面在这儿比较着呢方便面卖2元多 卖3元多,我卖得高了它没人要。”
每斤黄豆的价格到1.8元,是王全欣能承受的极限。要想赢利,只有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而他已没有资金再投入了,唯一的指望是黄豆价格能往下降一降,于是他三天两头地跑粮库,连黄豆经销商对他也另眼相看了。
东北大豆经销商:“看得多,买得少,确实是,看一看,转一转,打听打听价格,谁呀 就这个老王,干啥他有时候不说,因为是搞企业吗,都有一个秘密 对不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8-05-06/2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