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突破重围要养蛇


  徐长芳质问朱令善,蛇是从哪里来的?朱令善理屈词穷,只好承认是他养的。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全村。

  村民:“汗毛都竖起来了,当然担忧这个蛇跑出来了,伤着自己了。”

  村民:“这个东西好像是怪物一样,人猛一下看到咋不害怕,也害怕。”

  村民:“就觉得心里不舒服,那一家邻居说睡不着害怕,人家说怕得吓得直冒屎。”

  村民们惶惶不安,找上门强烈要求朱令善搬走,朱令善很着急也很困惑,蛇怎么会跑出去了呢?仔细观察后,他终于找到了原因。

  朱令善:“这个门它有个疤,我现在钉了木板,蛇从那个窟窿里钻出来的,钻出来的都是小蛇,因为大蛇出不来。”

  朱令善把门上的洞堵住了,但怎样堵住村民心头的恐惧让他犯了愁。琢磨了几天,他想出了一个招,给村民表演玩蛇,这吸引了不少人赶来看稀奇。

  村民:“猛一看见稀罕,稀奇。”

  村民:“人家玩那个蛇,玩得熟得很。”

  像这样的展示,直到现在朱令善都经常做,看得多了,村民们对蛇的感觉也不一样了。

  村民:“经常他拿蛇,好像玩得就跟玩小虫子一样,拿了一根绳子一样,一点都不用害怕。”

  村民:“时间长了慢慢都不怕了。”

  朱令善:“这个是赤链蛇,一般都是抓住脖子,省得它咬人,这个蛇好抓。”

  记者:“你上来一下子就能捏住了?”

  朱令善:“是的,抓的蛇太多了。”

  稳定了村民的心,朱令善也在村里扎住了根。他不断到外地养殖户那里收蛇扩大规模,一个月也难得和妻子见面,这让妻子很生气,而他也是有苦难言。

  朱令善:“有时候一天都不敢吃饭,也不敢喝水,大小便你就要离开车上,当时比如说我带一次蛇就是带个300斤,假如谁拿跑一袋子,那都给我造成损失。”

  朱令善的妻子住在县城,因为丈夫回村养蛇两人一直冷战。1998年4月,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朱令善在外地出事了。

  朱令善的妻子:“小贩子打电话说朱老板在这里出事了,派出所来把蛇没收了,把人也带进去了,带到派出所去了。”

  原来,朱令善到河南省西峡县收蛇时,忘了带野生动物驯养证被拘留了,妻子叫亲戚赶往那里送证才把他领回。自己吃苦受累全是为了这个家,而妻子却不能理解,朱令善满肚子委屈无处倾诉,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朱令善:“心里再委屈也没法跟她说,就是怕她难受,干这个事也很难,怕她难受,也不好跟她说。”

  经过此事,妻子才知道朱令善养蛇的艰难,这让她又气又心疼。

  朱令善的妻子:“看他吃苦受累也心疼,你也干扰不了,他毅力非常强,干啥事他认定的事,他非要搞成。”

  一周后,妻子告诉朱令善,她把代课老师的工作辞掉了。

  朱令善的妻子:“后来想想这毕竟是一家人,两个孩子的父亲,家庭的顶梁柱,他一个人搞这么吃苦,万一这个顶梁柱有个啥闪失,这个家庭不完了。”

  朱令善:“太委屈她了,觉得把她的工作丢了,也有点对不起她。”

  有了妻子协助,朱令善劲头更大了,他不断购蛇扩大规模,加上繁殖的小蛇,到2000年初,他的蛇增加到了1500多条。

  朱令善:“一般蛇最爱就是吃肉吃鸡蛋,鸡蛋和肉相比,鸡蛋的成本低一点,再一个鸡蛋也比肉存放时间长一点,一条大蛇一次能吃三五个鸡蛋都可以。”

  记者:“吃三五个鸡蛋管多久?”

  朱令善:“管一星期。”

  因为养蛇在新野县只此一家,朱令善养殖成功后,当地电台率先做了报道。

  新野县电台党支部书记:“新野属于百里平川,很少见到蛇,我们就进行了跟踪报道,我们县台报道了以后,又跟市台反映这个情况。”

  随后,南阳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也都专程前去采访。不等朱令善出去卖货,就有客户主动找上门了。

  收购商:“蛇衣的另一种叫法叫龙衣,基本往长春大连那儿销。”

  记者:“你今天收多少钱?”

  收购商:“我今天收他的按360元收,一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平原 蛇胆 伤害 蛇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