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要面子带出的新行当


        2007年7月20日,山东省东明县的西瓜市场第一天开市,虽然还不到西瓜上市的旺季,但外地客商已经云集这里。红火的交易现场,记者突然发现有客商和瓜农发生了争执。

  客商:“生瓜你弄进去,你把生瓜也弄到里面。”

  瓜农:“这个瓜也不是不熟,你不要拍这个,买瓜的都想把一车瓜里比较大比较好的挑走。”

  客商:“打开只要是生的我们就不要,不要他不愿意,买瓜我要买熟瓜,不能买生瓜。”

  已经谈好整车销售,装车时却发现了生瓜,客商不想要没熟的那部分西瓜,瓜农却坚决不同意,交易一时陷入了僵局。此时一个叫韩金田的人站了出来。

  瓜农:“你跟他说就行。”

  韩金田:“不让人家要。”

  瓜农:“那不行。”

  韩金田:“不让人家要,歪的、生瓜、坏的不让客户要。”

  经过韩金田的调解,最终瓜农同意那些生瓜不卖了。

  记者:“这总共有多少斤?这也不少吧?”

  瓜农:“这有七八百斤。”

  记者:“那这回去怎么办?”

  瓜农:“回去放着,自己吃。”

  记者:“你觉得他处理的怎么样?”

  牛利明:“行,还合理。”

  记者:“他处理这个你满意吗?”

  客商:“行,满意。”

  韩金田以前是西瓜经济人,后来转行到西瓜市场工作了,他的新职务叫交易员,名字变了干的事也不一样了。不光调解矛盾、把关质量,谈价过秤、配套服务等没有韩金田不管的,在当地要想买卖西瓜没有他这样的交易员根本不行。现在全东明县有西瓜交易员2000多人,他们为啥放着经济人不干要转行了呢?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种植西瓜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西瓜之乡”,到200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眼看着西瓜越种越多,瓜农们却一点也乐不起来。

  瓜农:“以前一角钱一斤,八分一斤。”

  瓜农:“不少赔了,一亩地就要赔个百儿八十的。”

  东明县的西瓜都是大田种植,模式单一,上市时间集中在七八两个月,全县40万亩西瓜,在旺季里一天的上市量就有2500万公斤,年总产量达到12亿公斤。

  东明县瓜菜办主任:“全国人民可以每人达到将近一公斤,日上市5000万斤,按一万斤这样的大车,可以达到5000辆。”

  当地没有成规模的西瓜市场,销售全靠经济人贩运到外地,因为渠道窄价格也低。2002年5月,当地政府筹资在全县建起了14个西瓜市场,随后还到全国各地做了宣传推介,客商倒是来了不少,可成交情况却差强人意。都说买卖不一心,买瓜的挑剔,卖瓜的一个也不想剩下,双方都是陌生人生意不好谈成,交易中有时还会发生口角,这让东明集镇西瓜市场经理海明堂很着急。2002年7月底,一位陕西客商急匆匆找到了他。

  市场经理:“他的口音也不对,话听不太懂,他就是看不懂瓜,怕有生的不好的,他就是不买。”

  那位客商转了大半天没敢下手买,情急之下向市场求助。谁能帮得上这个忙呢?海明堂想到了西瓜经济人老贺。他就是老贺,全名贺明亮,懂瓜识货嘴皮也利索,啥事都爱出个风头要个面子。因为都来市场卖瓜了,他和别的经济人一样正在家闲着,一听说有事立马就来了。

  贺明亮:“连说带比划,我说我想给你顺顺当当装满,叫你顺顺当当走了。”

  老贺带着陕西客商在市场上挨着看了个遍,然后帮他挑了一家瓜质最好的,还详细介绍了选瓜的方法。

  贺明亮:“一看就知道哪个生熟,熟瓜它的皮都是泛黑色的,一摸就是光滑,这个地方都是圆的,不熟拍着手感觉不到振动,熟了你上面拍,它底下都有振动,手都感觉到了。”

  老贺说得挺带劲,可陕西客商还是心有顾虑。老贺要面子,觉得应承下了这事要谈不成不好交差,就自己掏钱买了个西瓜,当场切开了。

  贺明亮:“开了之后他挺满意,他说你说这个瓜啥样程度,就是啥样程度,还真是可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处理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