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牛大叔” 的故事


        走进武鸣到罗波镇布凌村,我们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问“黄东明家怎么走”时,村民都是一脸茫然;但当我们说明黄东明是牛品种改良技术员时,村民却一下子豁然开朗:“哦,原来是我们村里的‘牛大叔’呀……”随后,村民一边欣然引路,一边滔滔不绝地向我们夸耀他们的“牛大叔”。

        子承父业 一身本领  

        黄东明今年四十余岁,中等身材,皮肤赤红——阳光在这位中年汉子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我干这一行,是因为父亲的影响。”黄东明告诉我们,他父亲曾是村里的兽医员,负责家禽家畜的防治工作。小时候,父亲出诊,有时会叫上黄东明。有一次,父亲治好一头牛后,主人感激涕零,硬留父子俩吃饭,临走还塞给东明一大把果糖。这对于小孩子来说,简直是一大笔“财富”。“我一天含一颗,整整吃了十几天。”黄东明回忆道。  

        随后,只要不上学,不管刮风下雨,黄东明都会跟父亲出诊。长期的耳濡目染,加上勤学好问,黄东明慢慢学会了一些技术。有一次,父亲当着众人的面考他,他竟能说得头头是道,赢得了一个“编外兽医员”称号。  

        1985年,黄东明初中毕业,父亲为培养他,便把村兽医员的位置“让”给他。1990年,已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黄东明,又脱产到县“农函大”学习2年,主修兽医专业,学到了更多的本领。  

        改良牛品 为民增收  

        “黄牛改一改,要差五百块;水牛改一改,要差八百块。”这是一首在罗波镇广为流传“新民谣”,意思是经过品种改良产出的第二代黄牛和水牛,每头要比未改良的牛增收500元到800元。  

        2002年以来,罗波镇把牛品改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措施来抓。当年8月份,黄东明参加完县牛品改培训班后,就和镇里的工作人员一起,积极投入宣传发动工作之中。  

        然而,牛品改良毕竟是个新事物,群众一下子很难接受。关键时刻,黄东明挺身而出,卖掉家里的公牛,买回一头母牛,带头进行品种改良——他成功了,母牛生出的小牛个体比一般的小牛大,生长速度极快。随后,他便以此为例,动员亲戚朋友加入品改“阵营”,并出“妙招”:谁能带动5户,他就给谁的牛品改“买单”。  

        一带十,十带百,黄东明的事业越做越大。同行的镇干部介绍,到目前为止,全镇1300多头母牛,已品改的有692头,品改率达53.3%,共为群众创收70多万元。  

        古道热肠 群众先富  

        在罗波镇,黄东明用高超的技术证明了自己不愧为广西牛品种改良优秀技术员,同时也用他的古道热肠帮助了许多村民。  

        2002年除夕,布凌村8组冯武生家的牛患上急性肠炎,半死不活地躺在田里。得知消息后,黄东明顾不上置办年货,火速赶到现场。但经济困难的冯武生因拿不出几十元钱的治疗费而不想救治。救牛如救火,黄东明深知一头牛对于一个农村家庭的重要性,便说:“钱的事以后再说,救牛要紧。”随即将牛拉回家进行输液,直到夜里11时才结束。这时,除夕的鞭炮声渐渐地响起。  

        2004年4月,务定村5组欧德文家的母牛难产,胎死腹中,如不及时施救,母牛必死无疑。黄东明与县里赶来的专家奋战到晚上10时,最终保住了母牛的性命。“那天天气虽冷,但因手术复杂,很费力气,我们觉得特别热,先脱了外衣,后脱掉毛衣,最后实在顶不了,上身全脱光。晚上蚊子特别多,点了6根蚊香,依然被叮个不停。”黄东明说。  

        做了近二十年的村兽医员,黄东明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先富起来。他家至今仍住在平房里;屋内,一台21寸彩电是惟一的“亮点”。黄东明说,治疗一头牛,收费不过区区几十元;“品改”一头牛,也仅收50元,想靠这些致富是不可能的,“但为了群众,我觉得很值!”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牛 品种 黄牛 水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