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其它类

人工养狐的产仔和保活



  真丝绸缎出口2.02亿米,金额6.37亿美元,平均单价3.16美元/米,同比分别下降0.04%、1.55%和1.51%。其中,坯绸出口小幅增长,出口数量1.62亿米,金额4.4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1%和1.4%;坯绸出口额占真丝绸缎出口额的比重达70.33%。丝绸制成品出口18.37亿美元,同比下降4.12%。其中丝绸服装出口持续下降,出口数量1.3亿套,金额14.2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1.83%和5.88%;平均单价10.95美元/套,同比增长6.75%。丝绸服装出口额占丝绸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7.44%。
  从根本上讲,国际市场对丝绸的需求量变化趋势总体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接近的。目前,国际油价、美国次级债风波虽然对经济的发展有所影响,但还没有到逆转世界经济增长趋势的地步,世界经济仍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因此,国际市场对丝绸的需求也应该是稳定增长的。近几年来,我国丝绸出口下降,是由国内丝价暴涨暴跌影响客商采购信心造成的,并不意味着国际市场实际需求减少。
  3. 丝绸内销市场消费新热点形成
  国家茧丝办有关专家估算,目前内销市场消化蚕茧量在30%以上,并且已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蚕丝被成为丝绸内销市场新的消费亮点。全国蚕丝被年产量已达500万条以上,年消耗蚕丝1.2万吨左右,相当于鲜茧近10万吨,占全国蚕茧产量的14%左右。目前,蚕丝被生产已由手工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茧丝绸行业中的地位日显突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活品位的提高,国内市场丝绸需求将逐步增长,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发生变化,丝绸家纺、床上用品、装饰用品、丝毛混纺、丝针织内衣等耗丝量较大的丝绸新产品层出不穷,并已由高收入群体逐渐向中等收入的家庭扩展,丝绸新品拓出的市场新空间给中国丝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三、我国蚕桑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蚕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当前较为突出的有6个方面。
  1. 价格波动对农民栽桑养蚕的意愿造成冲击
  2007年蚕桑生产总体上看,还是一个较好的年景,预计桑园面积1400万亩,比去年增加90多万亩;发种量2100多万张,比去年增加100多万张;桑蚕茧总产量比去年增加5万吨,同比增长6-7%。但由于我国生丝出口企业恶性竞相压低出口价格,致使今年全国蚕茧收购价大幅下跌,农民养蚕效益骤然下降,种桑养蚕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据18个主产省农业部门调查,今年桑蚕茧收购价格每公斤由春茧下降15%继续下滑到秋茧下降50%左右,全年蚕茧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800元,比去年平均1244担元下降1/3左右。降幅较大的有:山东由去年1530元降到1000元,江苏由去年1520元降到1000元,广西由1208元降到800元。
  2. 部分地区蚕桑生产发展过快,隐藏巨大技术风险。
  目前,西部地区蚕桑生产发展呈现过快、过热趋势。表现为蚕种供应、人才和技术服务不适应,致使生产与加工不协调,数量与质量发展失衡,容易引起生产的大起大落。广西大部分蚕区蚕期内不间断养蚕,大中小蚕和上蔟完全套养,造成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爆发、桑树青枯病蔓延,成批发病倒蚕、成片毁桑弃养的损失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3. 蚕种场的改革、建设任务艰巨
  我国的大部分蚕种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长期以来,这些蚕种场为我国蚕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再加上包袱很重、设施严重老化等原因,在蚕种生产和供应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蚕种场是蚕业发展的基础。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快政策研究,加大工作与投入力度,推进蚕种场的改革和建设,重点解决机制不活、包袱重、质量不高、设施老化、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提高蚕种管理效率,增强优质蚕种供应能力。
  4. 蚕业科技发展迟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受阻
  由于几十年来蚕业科技投入也严重不足,各个专业研究机构的学科布局已经残缺不全,科技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近十多年来,由于种质创新等基础工作的中断,我国家实用蚕品种的培育技术进步迟缓,品种的生产性能无明显提高,生产上急需解决的抗NPV、抗微粒子病、抗农药中毒等新要求,尚无快速突破的技术途径。沿海地区迅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现实,迫切要求蚕桑生产实现机械化、省力化、电气化,而相关研究不仅难度大,而且存在设备使用率低、使用成本高、难以推广的困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蚕桑 蚕茧 蚕丝 生产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