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建设美丽乡村 湖南一六镇探索复合模式


  “咱们现在,走的是水泥路,看的是绿树红花,喝的是自来水,跳的是广场舞,出门坐客车,看病不出镇,这日子啊,是越过越滋润。”说起这些年自己身边的变化,湖南宜章县一六镇石街头村58岁的村民李享茂一脸的喜气。

  自2013年初农业部在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美丽乡村的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国家有关部委 总结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和高效农业型等美丽乡村10大创建 模式。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农业部原党组成员张玉香在“乡村梦想-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上指出,总结和提炼美丽乡村10大创建模式,是为了凝练其基本特征和发展 规律,彰显每一种模式的内在实质核心价值。希望各地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借鉴、积极推广,在此基础上将全国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推向更高的水 平。

  近日,记者在湖南宜章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的一六镇立足优势、挖掘潜力,从“农业大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文明新镇”的发展思路出发,明确“区域中心乡镇、华南温泉名镇”的定位,从探索到发展,一六镇正在打造其独特的美丽乡村复合建设模式。

  一六镇处于宜章县南部中心位置,全镇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约5万人口,是宜章县的水稻主产区,素有“宜章粮仓”之称;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堪称“温泉之乡”;发达的鞭炮产业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授予“中国红炮之乡”称号。

  “几年前,市县对于一六镇的定义是民风彪悍、经济落后、脏乱差,各村村民凝聚力几乎没有。”一六镇人大主席向记者介绍,自镇党委书记姚瑞平上任 以来,找准定位,通过镇、村两级班子,发展农业、手工业、服务业规模经济,着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主攻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支柱产业。

  据介绍,从2008年起,经过5年的发展,一六镇各项经济主要指标几乎翻了一番,甚至更多。据《郴州市乡镇(街道)经济主要指标》显示,一六镇 生产总值由52485.1万元提升至128325.31万元;财政总收入191.6万元提升至1074万元;农民纯收入由3328元提升至6397元;固 定资产投资由19665万元提升至68148万元。另外,镇中心面积从1平方公里扩大至3平方公里。

  记者在一六镇走访时了解到,几年来,一六镇已备案的工商个体户已有1000余家,逐步形成了产业发展型、渔业开发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和高效农业型等多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从产业方面看,2014年,“中国温泉之城”专题招商推介会在湖南郴州举行,全国各地60余家客商参会。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表示,为提升郴州温泉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近期规划投资250亿元,重点开发建设10大温泉精品项目,宜章县一六镇便是项目中的6个镇之一。

  同时,“宜章和一国际温泉度假城”项目正式实施。该项目是宜章县招商引资引进的重点项目。2012年5月,宜章县政府与和一控股集团签订了《宜 章和一国际温泉度假城开发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和一集团拟在宜章投资10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和一国际温泉度假城。其具体内容是:在一六镇投资4亿元,建 设和一国际温泉度假城;在玉溪镇投资6亿元,配套建设地标性和一国际大酒店及和一公馆。该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整合一六温泉资源,打造温泉休闲品牌和大莽 山生态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宜章县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从而有效地带动群众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

  一六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这无疑将是一六打造华南温泉名镇、建设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的浓厚一笔。

  渔业也是亮点。一六镇的汤湖里村素有“客家古村、温暖全乡”的美誉。村里开辟了温泉养殖热带鱼的路子,办起了温泉鱼庄,成为使一方百姓走上致富 路的优势产业。温泉鱼庄占地300亩,投资3000万元,预计年产商品生鱼500吨、生鱼水花苗种1亿尾、生鱼存苗2000万条以上,达到国家级水产繁殖 基地水平。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一六镇始终把环境整治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5月,为改善全镇群众人居环境、提升小城镇形象和品位,一六镇率先开展 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工作,实施“大规划”行动。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风格,按简欧风格进行规划建设,全镇确定总投资额6435万元,专门用于“大规 划”项目建设。通过“上级项目争一点,镇财政贴一点、当地企业赞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自己筹一点”的筹资办法,一六镇大力推进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工 程。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了2处文化休闲中心;投资1000余万元,对107国道镇区路段村庄进行了绿化、亮化提升,对街道边的房屋立体面进行了立面改 造和绿化、亮化;投资380余万元,组建了环卫中队, 购置了4台大中型垃圾清运车,建成了25处村级垃圾中转站、286个住户日常投放小型垃圾池,沿路放置了100余个塑料垃圾桶;24个村每村都配有全天候 保洁员,通过综合治理,形成了路净、灯亮、树绿的美丽一六新颜。此外,每村还建有一至两处小型游园、观景池塘、篮球场、村级文化场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定位 水稻 绿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