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是10年前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的2.16倍。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在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的格局下,建设美丽乡村已经成为了亿万农村居民梦寐以求的愿望。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
庞大的农村居民,占居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3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为6296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6.27%。如果严格按照户籍住居地计算,农村总人口将超过城镇人口。对于目前我国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来说,住居在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变美了,整个国家也就都美起来了。
广袤的农村地区,占居了我国疆土积的90%以上。农村建设美丽了,中国就更加美丽了。
全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要求我们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当今的辉煌业绩,其中凝集了亿万农村居民的巨大奉献。我国的工业基础和社会发展,曾经是以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方式,农村居民无偿付出了六千亿元的代价奠定的。现在国家强大了,城镇居民富裕了,要“富而思源”,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援农村。
美丽乡村建设是大势所趋,需要全社会的多方面支持。但是,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居民还是最主要的因素。
象任何建设事业一样,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这些巨大的投入从哪里来?关键还是要从农业内部挖潜。
作为农业大国,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源源不竭的动力之源。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保障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组织制度和管理手段来经营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高水平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市场化、标准化、产业化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最大程度地节约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增值效益
依托现代科技和装备,现代农业能够不断地解放和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产农作物从种到收,全程都是人工作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而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现代农业机械的普及,已经将人工劳动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如小麦、水稻、玉米等的全程机械化作业覆盖面越来越宽。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收割的粮食作物,相对于一个劳动力100多个劳动日的工作量。
从繁琐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或者在本地、或者到外地务工经商,不仅能够得到耕地流转的固定收入,还可以得到“打工”,或者创业的另一部分收入。如果还有农业生产资料入股,还可以得到股份分红的收入。获益于现代农业的农村劳动力,增值效益将越来越明显。
据统计,从2003年到2012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22元增长到7917元,年均增长率达13.07%。其中,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由1541元增长到3535元,年均增长9.66%;工资性收入由918元增长到3447元,年均增长15.8%。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4年的35%上升到2012年的43.5%。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家庭增收的主要来源。解放和发展农村劳动力,是促进农村居民快速致富的重要途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4-06-17/10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