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湄潭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20字方针,大力开展以小康为蓝图、产业为路径、项目为支撑的“最美村”建设,统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学发展,按照“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把湄潭打造成“生态美、生活美、和谐美”的“最美村”。
生活美
一是黔北民居新村建设及村庄整治。截至2018年,湄潭县住房黔北民居改造率达70%以上,重点打造高规格、高档次村建设示范点30个,有序建设200个富有特色和亮点的村示范点,“四在农家”创建率达100%。大力开展“八整治一健全”(整治乡村道路、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乱堆乱放、整治工业污染、整治农业废物、整治河道沟塘、整治庭院环境,健全管护机制)和实现“农村四化”(收入多元化、环境庭院化、管理民主化、生活时尚化),达到“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目标。
二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精神文明:深入推进“文明中国茶城”、文明单位(镇乡、村寨)、整脏治乱、平安创建等活动。教育:大力实施“9+3”教育计划,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全力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生:加强镇(乡)卫生院和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点标准化建设,增强其基本医疗和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文化: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镇(乡)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广场配套设施建设,截至2018年,实现每个镇(乡)都有综合文化广场和1个灯光篮球场,村村实现“四有”和“两个100%”:即有1支文艺队、有1间图书室、有1个文体广场、有1个社区卫生室和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农村社区建设实验覆盖率100%。
三是农村城镇化建设。形成“镇(乡)-小城镇-集中居住点(村庄整治点、村示范点)”的城镇体系。截至2018年,建成3个省级示范小城镇(永兴、黄家坝、马山)、6个市级示范小城镇(复兴、兴隆、茅坪、洗马、抄乐、石莲)、5个县级示范小城镇(高台、鱼泉、新南、西河、天城)。除湄江镇外,所有镇(乡)集镇所在地按照“8个1”(建成1个完整路网、1个标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综合农贸市场、1个居民广场或公园、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1个敬老院、1项保障性安居工程)要求,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参照“8个1”标准,加快农村小集镇规划建设和整治。在集镇所在地外的行政村均建成1至3个20户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实现全县城镇化率达45%以上。同步发展产业园、创业园、商贸等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城镇化的永续动力。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科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生态美
四是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省级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县建成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以茶叶、优质稻、烟草、精品水果、蔬菜、青田鱼等特色产业为基础,促进土地流转,鼓励规模经营,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现代经营模式。将湄潭建成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县和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样板区。
五是生态旅游发展。以打造“湄潭生态旅游示范县”为核心,按照“1个旅游中心、5个旅游景区、15个镇(乡)旅游节点”的“1515”空间布局,截至2018年,建成1个中心—茶文化核心旅游景区(茶壶、茶山、茶海、茶村);5大景区—国际茶海观光示范基地、桃花江田园休闲度假区、百面水喀斯特地质公园、湄江湖湿地公园、沿江渡天然大佛景区;15个镇(乡)旅游节点即15个镇(乡)最具有当地旅游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
和谐美
六是社会管理创新及平安湄潭建设。抓好全市社会管理创新“6+2”文件的贯彻落实,探索具有湄潭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新模式。以湄潭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06-25/10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