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如何破解


 

    古云村,湖南湘潭中部的一个普通村庄。1961年,胡乔木同志率领的中央调查组,深入到这个村庄(现已分为古云、古城两村),进行了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为当时中央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胡乔木同志古云调查50周年之际,湖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调研组再次来到这里,对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建设过程中整体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管运模式不优等难题有待进一步破解。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古云、古城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公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06~2010年,两村共投入375万元,修建水泥路33公里,古云村入户率达到95%,古城村达到60%以上。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古城村2002年新建和修葺灌溉渠,2008年投入120万元修建大型机埠一座;古云村2001年和2010年分别修建一个机台。2011年,两村4公里防洪大堤均加高1米,旱涝保收率达100%。

    农村电网改造全面铺开。古云村2000年纳入湖南省一期农网改造工程,完成了电网的全面改造提质。古城村2012年纳入农网改造计划,将很快实现电网全面提质。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电信、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两村90%以上的农户装有固定电话,平均每户拥有2部手机,部分农户添置了电脑。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公路路网建设任务重,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两村所在的石潭镇通往县城的干线公路,因为拆迁困难,建了三年多仍未贯通。周边一些村道路硬化还是空白。农田水利设施保障能力有待加强。两村水利设施大部分是上世纪70年代兴建的,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古云村13个组中只有3个组能依靠主灌区灌溉,古城村只有50%的农田能做到机埠配套灌溉。水利设施亟待修缮已成为两村村民关注的头号问题。电力设施改善速度跟不上农村用电需求增长速度。古城村民普遍反映,用电高峰期经常跳闸。二是融资渠道不宽,建设资金后继乏力。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越来越多,但相对于庞大的资金需求而言,仍显杯水车薪。很多地方财力有限,配套难以落实。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弱化,大部分没有能力投入,如古云、古城两村的集体经济都是空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民间资本一般不愿意进入。农村信贷随着贷款金额的增加和抵押物的日益减少趋于更加困难,村民普遍反映很难贷到款。三是管理滞后,失管失养问题突出。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缺乏管护”的现象严重。目前绝大部分乡镇和行政村难以落实管养人员和保证管养经费。通村公路中,一些基本的管护,如疏通水沟、清除杂草、路肩培护等都没有。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滞后。很大一部分存在主体不明、产权不清,责权利难以明确的现象。部分建好的水库和灌溉系统由于缺乏管理与资金投入而荒废。有些水利设施承包后改作他用。缺乏统一规划,如古城村2008年修建的大型机埠,灌溉能力能满足附近两三个村的需求,但水渠建设没能跟上,使得目前即便是古城本村也只有一半的村组能得到该机埠的灌溉。

    何以解忧?需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1.加快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大多属于准公共产品,要逐步加大各级政府的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村级配套。省级要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保证每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幅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各市州、县财政预算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比例应予以硬性规定,通过政府考核、社会监督等形式确保政府资金的到位。同时,充分整合各部门涉及到农业、林业、交通、国土、能源等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把国家支持与农民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三是走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拓宽筹资渠道。可以按照“谁享受、谁负担”和自愿的原则,引导民间投资主体自主投入。运用联村联建、联户联建工程,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也可实行政府搭台、业主开发、农民参与、滚动发展。通过创新引导商业银行涉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0条评论 基础设施建设 乔木 总体 林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