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回归村官”领跑新农村建设


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林健夫、柳栋梁)宽敞明亮的养殖场里,猪儿们听着音乐,欢快地进食;养殖场背后,猪粪直接进入工厂,加工成一袋袋有机肥,运往四面八方。

“没有胡书记,就没有这绿色合作社。”17日,省委组织部调研组一行来到通城县石南镇牌合村,在新建成的集两万头生猪养殖场、万吨饲料厂、千吨有机肥厂和三星级屠宰场于一体的绿色农业生产合作社里,村民黎五明一边忙乎,一边热情地介绍。

7年前,受村里4000多名父老乡亲之邀,胡秀华离开上海,回到家乡牌合村担任村支书。在她的带领下,牌合村联合玉立集团实施村企共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生猪、水产养殖为主,油茶、优质稻种植为辅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通城,像胡秀华这样的“回归村官”已有390名,占村干部总数的51%,其中担任村主职的105人。

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通城,高峰期有12万名农民在外打工。经历市场的历练,“南飞的大雁”增长了才干、积累了财富。多年来,县里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到2011年底,共吸引8500名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

“归雁”带来理念,带来项目,成为农民致富、山村巨变的“领头雁”。

从深圳回来的七里山村支书郑四来创办了村工业园区,园内企业去年产值过亿元,纳税600多万元,成为全县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村之一。革命老区荻田村,曾任公司高管的村支书汪金熬筹资建成罗荣桓纪念馆广场,拓宽了公路,如今,荻田村列入全省旅游文化名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悉,通城“回归村官”当家的72个村中,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3个,10万元至50万元的有17个,5万元至10万元的有52个。全县新增各类农业大户2100多户,产业化经营面积达8万多亩,催生了一批专业村镇,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村庄整治、新型农民培训、村民文化体育活动、移风易俗……“回归村官”不仅仅是带回来经济飞跃,还有城市的文明气息,成为农村新风尚的引领者。

“干部有能力,集体有实力,支部就有战斗力和凝聚力。”通城县委书记姜卫东说,在回归“村官”带动下,通城干群关系融洽,乡风文明,治安良好,驶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回归 农业生产 油茶 农民培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