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甘洛县生态文明新农村暨彝家新寨建设扫描


  【中国网·西部高地】讯在宛若丝带的盘山公路的顶端,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甘洛县沙岱乡依初村。绿树成荫,掩映着一栋栋错落有致,具有现代气息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新房,如一幅恬静幽然的山水画呈现在眼前,依初村仅仅是甘洛县生态文明村暨彝家新寨建设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村庄在全甘洛还有很多,新华、高桥、勿西、则俄……,数不胜数。

  生态文明村暨彝家新寨建设的“甘洛路径”

  “村、民、新生活、新风尚”的甘洛理念,“环境大改善、观念大变革、素质大提升、产业大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先行,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建设原则,“飞檐翘脊勾瓦口,雕窗刻柱绘图案,一池三改留锅桩,产业兴农促发展”的建设思路。这些都是甘洛县生态文明村暨彝家新寨建设的法宝。

  “生态文明村和彝家新寨建设要与产业富民相结合,与房屋风貌改造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甘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帮扶点胜利乡高村调研时说。

  高桥村位于甘洛县田坝镇以南的大山深处,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是甘洛典型的贫困村之一。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97户、460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在这样一个缺钱、缺人、缺经验的地方,村和彝家新寨怎么建?面对群众高昂的热情,甘洛县将高桥村列为示范点,10多个建设项目在群众的期盼中落地生根。现在的高桥村,在全面完成群众住房新建和改扩建的同时,新建卫生服务所一所,发展便民小超市3家。新修通村公路1条、5.3公里,通组便桥1座,硬化绕村环线1条、400米,彻底改变了群众行路难、过河难的问题。同时,硬化公共活动场地院面1000多平方米,新建沼气池21口、省柴灶39口,新栽植了绿化树150株。村级组织不断加强,基础不断夯实,新建了农村安全饮水、多功能活动中心等,并配套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硬化了村民广场,修建了围墙。一个崭新的生态文明村暨彝家新寨已具雏形。胜利乡党委书记说,生态文明村建设给边远山区群众带来了实惠,让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生态文明村暨彝家新寨建设的“投入机制”

  “让分散的资金‘握指成拳’,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激活各方面社会资金投入,才能有效解决生态文明村和彝家新寨建设资金难题。”甘洛县委、县政府领导说。

  近年来,甘洛县在生态文明村和彝家新寨建设上,坚持用活头脑、用活人才、用活资源,采取“农户掏一点、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部门帮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群众主体、捆绑投入、产业支撑的投入机制,整合扶贫、以工代赈、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资金,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关乎大多数群众利益的生产生活难题。在2011年的生态文明村暨彝家新寨建设中,甘洛县整合各类资金1.95亿元,完成新建民居1420户,改建2503户;新修通村公路2条8.7公里,新建民俗活动中心和坝子5482平方米、农家书屋30个和30个公益、商贸场所;硬化户路7550米,完成“一池三改”432户。每个新村庄都配套了医疗卫生室、村级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农家超市,大多数农户都用上了沼气、吃上了干净水、看(听)上了广播电视,农村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布局不断趋于合理、文化阵地不断趋向完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今年,甘洛县将在新市坝、普昌、吉米、斯觉、玉田、前进、阿呷等7个乡(镇)、21个村、1764户实施生态文明村暨彝家新寨建设,其中7个村为异地移民村,14个村为生态文明村暨彝家新寨建设。

  据悉,“十二五”期间,甘洛县将完成111个村的村和彝家新寨建设任务,让9198户4.13万名山区群众入住新村;完成600户异地移民搬迁、8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解决3.6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5.8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坚持扶贫到村到户,把重点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集中解决住房、饮水、道路和贫困农民增收问题。

  生态文明村暨彝家新寨建设的“管理模式”

  “建设村,房是表象,人是实质。要以房屋改造带动环境改造,促成观念转变、素质提升。”甘洛县委、县政府领导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安全饮水 一池三改 省柴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