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湟源新农村有了新气象


  青海新闻网讯 初春时节,笔者来到湟源县农村采访,从撷取到的几件新鲜事中,感受到了村建设给湟源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广场文化演绎农村新生活

  镜头一

  平坦的广场可以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凉亭、长廊下可以休息纳凉,每到晚上,村民就纷纷到新建的休闲广场跳起欢快的锅庄舞……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村里人对生活要求也高了,这不,我们就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建了个农村休闲广场,盖起了综合服务中心”说起村里新建的休闲 广场,灰条沟口村支书赵永恒有些自豪地说:“这广场还只是初具规模,下一步他们还要对广场进行绿化美化,到时我们这个广场可就真成了路边一景了”。

  灰条沟口全村80户人家,拥有大小车俩24俩,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运输业,同时通过县上组织的技能培训后的劳务输出,实现收入多元化,2011年人均收入在4600元以上。

  镜头二

  “我们这个休闲广场可是多功能的,配备了各类健身娱乐器材。村民除了在新建的广场组织跳锅庄,还可以在广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了,有组织打篮球的,有放风筝的,农村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克素尔村村民索南央培高喜悦的说。

   在克素尔村健身广场,我们看到了村党支部书记铁建国,他说:“我们全村181户人家,藏族占96%。这几年,克素尔村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村,181户 人家全部搬进了村、新房子。以前克素尔村比较困难,比较穷,是一个特困村,通过村的建设,克素尔村大变样、大翻身。村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跟原来 大不一样,这都归功于党和政府对我们是少数民族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发自心底里感谢”。

  克素尔村现有人口800余人,耕地面积 1830亩。近年来,该村通过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新建日光节能温室200栋,联片种植优质饲草500亩,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牛羊养殖 规模近5000头。同时,狠抓劳务输出,组建建筑队,前往玉树等地务工每年达120人。2011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余元。

  笔者感想:文化是民族之魂,文化惟有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激活基层的巨大文化创造力,是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农村广场异彩纷呈的演出,正推动着当地湟源农村的和谐发展。

  村建设畅想未来新生活

  镜头一

  出门走的是笔直宽敞的马路,住的是绿树掩映下的二层连栋小别墅,里面水电暖齐全冬暖夏凉,对搬迁到湟源县丹噶尔新村(城关三集中新村)的村民来说,这曾经是遥远的梦,如今正在一步一步成为了现实。

   2009年以来,湟源县为彻底解决峨头山等6个脑山村农户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致富难的“四难”困境,对300户1200多人统一安置在城关地区, 组建了丹噶尔新村。新村占地282亩,整合资金4808万元,易地搬迁农户300户,完成修建住房300套,新村配套的上、下水,污水管网、农电和道路硬 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部完成,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广场及景观式绿化已基本完成,集旅游开发与村建设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丹噶尔民间工艺产业园 正在修建中,4家“农家乐”及两栋高标准智能温室已投入运行,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切实解决了易地搬迁农户的就业收入问题。

  镜头二

   一条条水泥路宽阔整洁,蓝墙红瓦的新房屋群依次排开,这是距离县城不到20分钟车程的村湟源县和平乡小高陵新村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建设整齐、环境 优美、空气清新。一走进新村就看到很多村民在综合活动场所谈笑玩耍,大人唠家常,小孩追逐着嬉戏,好一派现代化的田园生活的画面,让这些在城市里生活的客 人都好生羡慕。一排排住宅楼整齐排列,灰蓝色的墙面漆在绿色环境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

  走进村民张海山新家,客厅宽敞明亮,沙发、彩电、茶几、电视柜等家俱一应俱全。整洁的布置、瓷砖贴面的灶台、干净卫生的厕所都展示着主人的幸福生活。

   “现在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许多村民都修起了新房,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差。农民种地不用交粮食了,还给补贴,这相当于种粮也领工资。生活困难的人能领到最 低生活保障费,生病还能报销医药费,这日子过得还有啥说的,现在的政策简直太好了,以前谁还能想到有这么好的政策!”村民张海山幸福洋溢的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绿化 劳务输出 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