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资源“普惠制”新农村建设赢民心


近年来,资源县强势推进“普惠制”村建设进程,把发展农村经济和群众求乐、求美、求知、求富的多元需求有机结合,描绘出村生活的新画卷。近日,笔者走进了“普惠制”村建设试点资源镇天门村陈木源、中峰乡大庄田村老王家和车田苗族乡车田村石山底等自然屯。

羊肠道“筑”成幸福路

过去的陈木源屯交通闭塞,房屋破旧,虽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却绝大部分是荒山,是天门村有名的贫困屯。

2009年,该屯被资源县列为“普惠制”村建设试点,驻村工作队协助指导村“两委”组织群众座谈,统一形成了“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多渠道筹集资金80余万元,筹工2000多个,花了近3年的时间,硬是在昔日悬崖峭壁的羊肠小道上修出一条宽6.5米、长2.5公里的水泥公路。

“全 靠村建设,我们陈木源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蔡昌学老伯满心欢喜地介绍。一座座砖混小洋房与水泥硬化的进村主道、屯内支道相得益彰,家家户户通上 了自来水、用上了沼气、安起了电话、看上了大彩电,屯内还亮起了路灯,新建的理事会办公场所和篮球场,让群众农闲之余有了自己的健身娱乐场所。

现在该屯种有金银花200多亩,“三木”药材500亩,毛竹800余亩,松、杉树4000余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以上,比实施“普惠制”村建设前增加3000多元。

贫困村“变身”富裕村

早春的正月,当人们还在享受“吃正月,耍二月”,中峰乡大庄田村老王家屯家家户户却在自家红提园里忙绑枝、追肥……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象。

这个过去“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零花钱”的老王家屯,绝大多数群众在温饱线上挣扎。

自实施村建设以来,该县引导群众引种红提、蜜梨等优质水果,发展主导产业。现全屯种植红提400余亩,蜜梨170余亩,脐橙150余亩,年销售收入达600多万元,占全屯经济总收入的75%以上,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以上,成为该县有名的红提村和人人羡慕的首富村。

统一规划建设的37座新式小洋楼,农户人均砖混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以上。屯中心有一座500多平方米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楼和一个标准的篮球场,还设有图书室、远程电教室。全屯自来水入户率、农户生活用电率、有线电视入户率、新型合作医疗参加率、清洁能源使用率等指标都达到100%。2010年,该屯获得桂林市“十佳”魅力村称号。

山旮旯兴起乡村游

“这里环境非常好,风景美丽,找个时间组织驴友们来徒步……”笔者刚进车田苗族乡车田村石山底屯时,听到来自桂林市自驾游客意犹未尽地谈论。

石山底屯这个贫困的山旮旯,自2003年该县开展“小康生态家园”创建活动以来,作为首批生态文明村建设点,该屯成立了西红柿种植基地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主导发展西红柿产业和乡村旅游,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

在村建设中,资源县引导该屯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了龙洞峡峡谷瀑布景观、农家休闲体验和生态峡谷户外游,形成了集游、娱、采、食、住为一体的旅游接待体系。2011年,该屯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仅旅游门票一项年收入220万元。该屯先后被评为桂林市首批生态文明村、2010年“十佳”乡村农业旅游示范村、2007中国乡村旅游年百万农家旅游新村和资源县小康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目前资源县通过实施“普惠制”村建设实现了点面互动,2011年,该县超额完成20个“普惠制”村示范村和93个道路硬化建设点,硬化道路280条,达186公里,村容村貌改造200多户,新建住宅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成“一池三改”沼气示范户486户,修建排洪渠12公里,美化、绿化220亩,涉及6乡1镇3681户,总投资2144.1万元。

据悉,近几年来,资源县建设“普惠制”村25个,村示范村12个,民族团结进步村2个,文明卫生村184个,完成村编制规划570个村屯,硬化道路289个自然屯,改造厕所6642座,建垃圾池368个,惠及3.96万户10.86万人,建成了梅溪乡茶坪村三滑水、资源镇浦田村杉树岭屯等一批村建设典型示范村。

资源县村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让农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赢得了农民的灿烂笑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毛竹 林地 多渠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