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秋冬季节的望关乡徐罗村,秋色正浓,冬韵初现。一排缠路栽植的翠柏和紫薇在微风中抖动,休闲广场上,顽皮的孩子们或打球、或荡秋千,不时向来人扮着鬼脸,大人们则围坐在煤炉旁诉说着家常。许多老人说:没有县委组织部的帮扶,他们就不会有今天幸福悠闲的日子。
徐罗村位于康县望关乡北山区,江武公路西侧,全村辖5个自然村,98户402人,平均海拔1500米,山高坡陡,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属典型的高半山地区,也是5.12地震重灾村。自“双帮”活动开展以来,康县委组织部把帮助徐罗村摆脱贫困,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心系群众,为民解难的主要手段,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打造县级示范点为目标,着力凝聚发展共识、解决突出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把“双帮”活动开展成了群众满意工程,也让徐罗村成为全市的亮点。
重实效 解民忧 村建设新跨跃
“感谢县委组织部,为我们解决了多年的行路难问题,走路不忘修路人,我们老百姓会永远记着组织部的党员干部!”“出门看见这条水泥路心里就高兴,以后下雨天再也不用走烂泥了,党员干部真的为民着想,办实事、做好事啊!”徐罗村群众纷纷称赞“双帮”活动,感受着“双帮”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变化。
徐罗村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千百年来,一直沿用着老祖先留下的人背畜驮的运输方式,交通瓶颈在捆绑徐罗人发展进步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群光棍族。男子娶媳难和姑娘外嫁,使这个村的总人口由70年代的500多人降至今天的402人。村党支部书记罗维国说,如果再不改变居住条件,要不了10年,这里就会只剩下老人。“双帮”活动开展以来,县委组织部把解决徐罗村群众行路难作为活动的突破口,从交通、扶贫等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拓建硬化了双向连接江武路的环村道路11公里,并带领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硬化村内入户巷道4公里,一举破解了困惑徐罗村无数代人的行路难题。如今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再不见两脚泥的行路人。
“在组织部的帮助下,道路整修了,广场建起来了,新房亮化了,自来水有了,沼气池有了,太阳能热水器有了,村庄变得焕然一新,我们现在觉得住在这里很有面子。”站在新房前,76岁的罗大伯高兴地说。为了进一步加大“双帮”力度,组织部在群众“最盼”上做文章,在“最急”上显真情,在“最需”上求突破,全力以赴解民忧。紧紧抓住城乡环境清洁活动的机遇,按照县委、政府“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的总体要求和“四化四改四结合六有六配套”的建设内容,大力发展“一池三改”及清洁能源,普及提高沼气和太阳灶使用率,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庭院硬化、空地绿化、房屋美化、村内净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活动,先后亮化房屋4630㎡,拆除危旧房228间4560㎡,修建花园48座312㎡,修建沼气池60座,圈舍450㎡,鸡圈48个160㎡,改水48户,改厕48户,修建标准化水冲式厕所48个,配发垃圾桶98个,修建垃圾池6个、垃圾处理场1个,建设300㎡文化活动广场1处。如今的徐罗村,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连着农家小院,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干净整洁。
强基础 抓具体 农村发展新契机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组织部就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徐罗村走访群众,找准徐罗村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等突出问题及成因,进行全方面帮扶,帮助徐罗村理清发展思路,推动农村跨越式发展。
为了增加群众收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实现住的舒心、活的开心、花钱放心的目标。组织部会同农牧局、扶贫办、望关乡,立足于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坚持着眼长远,着力打造以核桃、花椒、马铃薯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组织劳务输转,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依托核桃树“双十”工程,全面落实核桃树综合管理各项措施,积极开展核桃树高接换优,培训嫁接技术能手67人,嫁接良种核桃8124株,今年核桃总产量达到8万斤,产值83万元,核桃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徐罗村还大力发展花椒、马铃薯产业,种植花椒2万株,年产量5000斤,产值15万元;新建冬播洋芋育种基地300亩,年产量达60万斤,产值30万元;有序组织劳务输转,户均向外输出劳动力1个,年务工收入达到150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11-17/105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