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尉氏观察:新农村建设 农民致富是核心推动力


人民网郑州9月16日专电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走在基层,笔者感触最深的是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是让农民致富,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幸福生活出现的可能。

 文化广场“话”文化

9月7日,连绵秋雨带着几丝凉意,开封市尉氏县自2006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村建设试点县以来,在全县农村提出了“爱我家园、整治环境、建设村”的口号,以沼气建设推动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目前,全县农村基本改变了以往街道上粪土乱堆、柴草乱垛、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呈现出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可喜局面。农村环境的变化,为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尉氏县大桥乡席苏村,笔者首先来到了该村的村文化广场。席苏村村委委员苏学振向笔者讲述了文化广场的渊源:广场和当年下乡的知青有很大的关系,当年知青们在席苏村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用他们的话“席苏是他们的第二故乡”,30多年来,每年的9月4日这一天,曾经下乡来这里的知青们不管在哪里不管有多忙,他们都会来到席苏村,来到他们当年插队过的地方,和“父母兄弟”叙旧拉家常,正是这样,每年的9月4日也成为了席苏村的“知青下乡纪念日”,这一天,席苏村村民在这里举行各种欢庆活动。后来由知青牵头,县政府投资建设了这个文化广场。

苏学振向笔者介绍,席苏村村文化广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和绿化,于2010年9月4日正式开园,当时县领导和多名知青代表都参加了开园仪式,这个文化广场作为尉氏县村建设的重点示范工程,对尉氏县的基层文化建设和村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每逢重要节庆日,都会在此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全村有什么重要会议活动也会在此举行。像这样的文化广场,在农村少有,使得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在文化广场,苏学振指着广场东侧的墙面上展览摆放的纺车、犁耙等各种古式农具向笔者说:“这些都是村里各家捐献出来的,现在大家都用不着了,各家也没有这些东西,这些都成了‘古董’喽!”广场的另一侧建设了很多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苏学振告诉笔者:“要不是今天下雨,村里很多人都会来广场进行健身活动。”

 “90%的农户都使用上了沼气”

交谈中,当记者问起席苏村这些年村建设的成果时,苏学振兴奋地说:“自2006年席苏村被确定为村建设示范村以来,目前全村基本上达到了户户通水泥路,架设路灯30多盏,覆盖率达80%,全村自来水覆盖率达100%,90%的农户都使用上了沼气,同时还在全村范围内建立了街道保洁机制,使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另外,苏学振还告诉笔者:“席苏村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非常好。目前,村有民营企业6家,已形成橡胶制品生产、植物油加工、板材加工、建筑等主导产业体系,其中玉龙橡胶厂已经发展成为橡胶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

9月7日中午,在大桥乡,这里的人民用当地最富盛名的“席苏辣子鸡”热情款待了记者,这辣子鸡可谓啖啖鲜辣,口口回味。根据了解,如今以“席苏辣子鸡”为招牌的特色餐饮业也从席苏村走入大众视野。只要到了尉氏,非得尝尝“席苏辣子鸡”不可。

在席苏村,不仅让笔者大开眼界,更是让笔者所获颇丰。9月7日下午,笔者见到了一位在大桥乡席苏村干了近40年基层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岳金培。今年71岁的岳金培,1982年入党,在席苏村工作将近40年,至今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岳金培告诉笔者:“6月下旬时候,卢书记还来这里看望我们村里的老党员,还和我们一起聊天,向我们问寒问暖……现在生活好了,相比过去,这社会主义村建设功劳最大。”

说到这些,岳金培老人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向笔者叙说着这几十年的农村变化:这些年农村的发展变化,真是都历历在目,是共产党的伟大,带来了光荣政策。尤其是78年以后,改革开放全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生活表现在“细白面大蒸馍,天天都是好生活”;进入90年代以后,生活表现在“吃饭要营养,住房讲宽敞,用的讲高档,穿的讲漂亮,坐的嘀嘀响”,这生活是一天一个样,要不是共产党的领导,农民哪能想到还会住上二层小洋楼。还有街道和村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是“大粪堆,柴火垛,巷子深房屋破”,现在的生活是家家用沼气,这个“不用油,不用电,晚上能照明,天天做做饭,一年能省几十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绿化 农村环境 核心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