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尉氏观察:新农村建设 农民致富是核心推动力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9-16  互联网

人民网郑州9月16日专电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走在基层,笔者感触最深的是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是让农民致富,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幸福生活出现的可能。

 文化广场“话”文化

9月7日,连绵秋雨带着几丝凉意,开封市尉氏县自2006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村建设试点县以来,在全县农村提出了“爱我家园、整治环境、建设村”的口号,以沼气建设推动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目前,全县农村基本改变了以往街道上粪土乱堆、柴草乱垛、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呈现出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可喜局面。农村环境的变化,为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尉氏县大桥乡席苏村,笔者首先来到了该村的村文化广场。席苏村村委委员苏学振向笔者讲述了文化广场的渊源:广场和当年下乡的知青有很大的关系,当年知青们在席苏村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用他们的话“席苏是他们的第二故乡”,30多年来,每年的9月4日这一天,曾经下乡来这里的知青们不管在哪里不管有多忙,他们都会来到席苏村,来到他们当年插队过的地方,和“父母兄弟”叙旧拉家常,正是这样,每年的9月4日也成为了席苏村的“知青下乡纪念日”,这一天,席苏村村民在这里举行各种欢庆活动。后来由知青牵头,县政府投资建设了这个文化广场。

苏学振向笔者介绍,席苏村村文化广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和绿化,于2010年9月4日正式开园,当时县领导和多名知青代表都参加了开园仪式,这个文化广场作为尉氏县村建设的重点示范工程,对尉氏县的基层文化建设和村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每逢重要节庆日,都会在此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全村有什么重要会议活动也会在此举行。像这样的文化广场,在农村少有,使得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在文化广场,苏学振指着广场东侧的墙面上展览摆放的纺车、犁耙等各种古式农具向笔者说:“这些都是村里各家捐献出来的,现在大家都用不着了,各家也没有这些东西,这些都成了‘古董’喽!”广场的另一侧建设了很多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苏学振告诉笔者:“要不是今天下雨,村里很多人都会来广场进行健身活动。”

 “90%的农户都使用上了沼气”

交谈中,当记者问起席苏村这些年村建设的成果时,苏学振兴奋地说:“自2006年席苏村被确定为村建设示范村以来,目前全村基本上达到了户户通水泥路,架设路灯30多盏,覆盖率达80%,全村自来水覆盖率达100%,90%的农户都使用上了沼气,同时还在全村范围内建立了街道保洁机制,使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另外,苏学振还告诉笔者:“席苏村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非常好。目前,村有民营企业6家,已形成橡胶制品生产、植物油加工、板材加工、建筑等主导产业体系,其中玉龙橡胶厂已经发展成为橡胶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

9月7日中午,在大桥乡,这里的人民用当地最富盛名的“席苏辣子鸡”热情款待了记者,这辣子鸡可谓啖啖鲜辣,口口回味。根据了解,如今以“席苏辣子鸡”为招牌的特色餐饮业也从席苏村走入大众视野。只要到了尉氏,非得尝尝“席苏辣子鸡”不可。

在席苏村,不仅让笔者大开眼界,更是让笔者所获颇丰。9月7日下午,笔者见到了一位在大桥乡席苏村干了近40年基层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岳金培。今年71岁的岳金培,1982年入党,在席苏村工作将近40年,至今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岳金培告诉笔者:“6月下旬时候,卢书记还来这里看望我们村里的老党员,还和我们一起聊天,向我们问寒问暖……现在生活好了,相比过去,这社会主义村建设功劳最大。”

说到这些,岳金培老人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向笔者叙说着这几十年的农村变化:这些年农村的发展变化,真是都历历在目,是共产党的伟大,带来了光荣政策。尤其是78年以后,改革开放全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生活表现在“细白面大蒸馍,天天都是好生活”;进入90年代以后,生活表现在“吃饭要营养,住房讲宽敞,用的讲高档,穿的讲漂亮,坐的嘀嘀响”,这生活是一天一个样,要不是共产党的领导,农民哪能想到还会住上二层小洋楼。还有街道和村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是“大粪堆,柴火垛,巷子深房屋破”,现在的生活是家家用沼气,这个“不用油,不用电,晚上能照明,天天做做饭,一年能省几十万”。

岳金培还向笔者讲起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他说:“有人说党员辛苦啊累啊,我说‘苦不苦,比比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做好我们的工作。作为村干部,在农村干工作,更需要‘勤政廉洁’,因为大家都在看着,我们更需要去卖力做好。”岳金培老人一席话概括了席苏村数十载的变迁,从这些话中笔者看出席苏人民确实是在村建设中尝到了甜头。

漫步在雨中,笔者在村庄中还注意到,几乎所有村民的房屋上都站立着一台台太阳能装置,家中都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这些让笔者感受到席苏村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生活质量的提高更直接说明了村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全村拥有170多辆运输车”

在尉氏县,笔者发现每个村庄的发展建设都有着自己异于他人的别样风采。在刑庄乡蜜蜂赵村,视觉冲击力最强的就是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柏油路街道,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别墅式房屋,这些不禁让记者眼前一亮。

在刑庄乡副乡长马云献、蜜蜂赵村支部副书记赵岗彦、村委副主任孟旭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村支部会议室,那里陈列着蜜蜂赵村今昔强烈反差效果的真实图片。低矮无形的房屋,轮廓不明的路基,真可谓“一片狼藉”,可这正是蜜蜂赵村10年前的真实景象写照,与现在的景象相比真是天差地别,仅仅十年时间,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记者惊讶无比。

“2001年3月份,“三个代表”工作组来到了蜜蜂赵村,在这里安营扎寨。蜜蜂赵村广泛征求群众建议,并经过多次大会通过了村建设意见。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在2002年底,蜜蜂赵村已经完成了村里80%的建设,水、路、电全部通畅,也从此时起摘掉了脏、乱、差、穷的帽子。”赵岗彦继续向记者介绍:“现在蜜蜂赵村正在积极发展特色商业,主要以金三角建材市场和尉东家具城为主,运输业为辅。由于道路畅通,目前全村拥有170多辆运输车;另一方面,全村的劳务输出也在逐步加强。现在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左右,未来几年将继续推进第三产业建设,并大力发展养殖业,全面推进村建设。”

“10年前的住所场景让蜜蜂赵人至今记忆犹新,10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蜜蜂赵人可谓扬眉吐气,不仅在物质方面发生巨变,在思想情操上也发生了很大转变。自2002年在全村推行‘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评选工作以来,村里再没有发生任何家庭邻里矛盾,社会风气也越来约好了。”赵岗彦向笔者叙述说这些年的巨大变化。

在村中,笔者放眼望去,这些经过整体规划的两层房屋如列兵一样整齐的排列着,村头一旁的医院正在建设中,另一边几个小孩子在细雨中玩闹嬉戏……

大学生村官眼中的村庄变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孟旭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工作三年多来,一直勤勤恳恳,深得同事们的赞赏。孟旭告诉记者,他是08年底来到蜜蜂赵村的,担任着村支部的文书、宣传员和收集信息的工作。刚来时,村里大环境已经发展的不错,部分配套设施还不是太完善。这三年来,蜜蜂赵的变化越来越大,在教育方面加强投入,一所小学已经建好投入使用,中学也正在建设中。

孟旭说:“在农村最基层工作,最能锻炼一个人的能力。工作中能学习到很多知识,这些是在学校和课堂是完全学不到的。作为村干部,起到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更多的是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在工作中要学会在执行中创新,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谈到蜜蜂赵村以后的发展问题,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蜜蜂赵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尉氏之行,顺利结束。在尉氏,记者感受到,每个村庄都如一朵花,都在努力汲取着营养,绽放自己最美丽的芬芳。这里是片沃土,这里是希望的田野,这里是丰收的大地,村建设如火如荼,而尉氏县也正在腾空崛起。

记者手记:在尉氏县采访的三天里,虽然都是秋雨连绵,但是我在这里感受到得是暖暖的乡情,村建设给乡亲们带来的欢喜之情。

采访归来时,云雾见散,天气已经放晴,雨后的汴梁大地,古朴清新。走在基层,走在乡村,田间地头,乡村角落,闻到的是乡间最淳朴最真诚的气息,听到的是最真实最真切的声音,而这不正是新闻的源头活水么?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09-16/10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