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是绿色产业,也是一种非常亲和的文化产业,未来的休闲农业将完成从农业生产向生态服务的拓展和转变,由关注数量向关注质量转变,由无序发展向品牌化发展。休闲农业连接着生产和生态,连接着城市和乡村,连接着市民和农民,而且连接着历史和未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会让城乡更加美好、和谐,我对休闲农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所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农学会都市与休闲农业分会副秘书长史亚军9月8日在接受中国科协年会系列在线访谈时讲到。
休闲农业知多少
史亚军介绍说,休闲农业是贯穿城市的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等多种功能,紧密连接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新型业态。休闲农业在全国来讲是新兴产业,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村、提高农民收入的非常有效的途径。有人做过统计,大概70%的旅游资源在农村,这些旅游资源目前尚未被发掘,是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人们的休闲需求越来越旺盛,时间和增收带来了休闲农业的大发展。
依据区位和资源的禀赋、历史文化条件,我国休闲农业总体布局可以划分为四类地区:一、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周边。二、依山傍水的自然生态区。三,少数民族地区。四,传统的特色农业生产区。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地方,只要有农业、有农村的地方都应该能够发展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目前在国内发展势头迅猛
史亚军说,休闲农业这种新型业态目前在全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在发达地区已经到了提升阶段。
有一些数据能够体现现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的迅猛势头:内容越来越丰富,业态越来越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国的农家乐现在超过了150万家;规模化的休闲农业园区达到18000家,每年接待游客4亿人;产业类型非常丰富,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科技园区、休闲农庄、民俗村,包括高科技园区,这些都成为休闲农业的载体。去年休闲农业的年经营收入超过了1200亿元人民币,带动了我国1500万农民受益。
休闲农业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史亚军表示,从实际情况发展来看,休闲农业在全国的发展并不是十分均衡,尽管发展势头都比较猛。从产业内部来看,包括园区内部,布局还不是十分合理,其中还包括管理水平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等,这些都是可能会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外部环境来看,有的基层领导同志对休闲农业还没有特别清醒、深刻的认识,没有从更高的角度理解这是拓展现代农业多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有的认为会影响农业的发展,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农民希望快速城市化、现代化,市民希望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乡村文化,这两者存在着矛盾,需要决策者、管理者科学理解这个问题。
因此,在休闲农业的发展道路上还需要继续努力,一是怎么样促进观念上的转变,促进各个地方、各个省市管理者观念上的转变,包括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农业再拓展功能,在一头牛上扒下三张“牛皮”来。第一张是产量,第二张是生态观光,第三张是生态价值。二是农业发展思路上各地需要转变。从过去只是关注产量,到从农业多功能的角度开发拓展,积极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三是在发展方式上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使之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大力发展多种形态的休闲农业。今后的村建设应该和休闲产业,和一个地方的新兴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休闲农业才能够协调、融合发展。
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品质服务和品牌效应
史亚军说,目前观光采摘已经成为休闲农业的主要方式之一,从研究者、管理者角度来讲,怎样让休闲农业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包括工作需要的一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努力目标。如何营造一个好的文化、科技支撑环境,目前整体上还比较缺乏。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包括餐饮配套等,能够不断深化休闲观光采摘,让它有可持续发展空间。
农产品作为一种商品也会被人去选择,商品除了使用价值,还有背后的社会价值、品牌价值,品牌也在引导产品往高端消费发展。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农业生产者要转变观念,过去是通过产量解决致富问题,然后生产产品卖出去,再深化把它变成商品,有商标有包装,价格得到提升,现在进一步发展,把农产品作为礼品,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多,同时满足了市场的高端消费需求。这就有对休闲农业理解和打造的问题,品牌产品本身的价值跟其他农产品可能差别并不大,主要是那些体验和过程,对种植文化和农业文化的理解,包括周边景观的享受,这是农业的附加值,也是产品之外的高附加值。品牌的打造要赋予产品文化和内涵,可以借鉴环境和历史。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09-15/10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