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十一五”时期伊春加大新农村建设扶持力度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


  建设社会主义村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近日,伊春调查队走访了市农委、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就社会主义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调查显示,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伊春市村建设,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强政策扶持,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提高。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

 

  伊春市共有19个乡镇、205个行政村、826个村民组,有农户44650户、农业人口16.1万人、农村劳动力95492人。其中,铁力市有7个乡镇、7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8.9万人;嘉荫县有9个乡镇、7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1万人;市辖区有3个乡镇、5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1万人。农村耕地217.6万亩,农民人均13.5亩。有218个林场(所)、15万务农职工、143.5万亩森工多种经营用地。

 

  (二)农村、场所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职工收入稳步提高

 

  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第二轮村建设以来,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农村生产经营水平和以场所经济为主的特色经济大幅增长,2009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3.7亿元,农民纯收入6139元;2010年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58.8亿元,增长10%;实现农民纯收入6857元,增长11.2%。目前,森林食品中的黑木耳、红松籽、榛蘑等6种食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2家森林食品企业的18个系列68个产品获有机食品标志认证,全市有效使用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志产品达180个。北药药材种植面积已达9.8万亩,药材改培面积25万亩。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1.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村建设以来,全市共开工建设农村公路225条,总里程1496.6公里,连接了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110林场(所)和54所学校、5个敬老院,乡镇及行政村通畅率达100%,林场(所)通畅率为50.2%。全市大部分村屯、林场(所)内主街道都铺装了硬化路面,共铺装村屯、林场(所)硬化道路292.1公里。

 

  2.饮水、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2009年以来,投入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方面的国债资金1633万元,省配套资金320万元,新建饮水安全工程54处,解决了54个村(屯)、场(所)5.23万人饮水问题。新建水源工程79处,安装自来水工程120处(接城镇自来水管网5处),配套水处理工程35处。村新建住宅3000户,32.5万平方米,2009年末,全市村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0.15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1.95%。

 

  3.村容镇貌明显改善。抓住伊春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契机,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切实解决脏乱差问题,修砌排水边沟325.8公里,清运垃圾5992.7吨,改厕1170个,改厨1533个,主要街道、巷道、路旁栽植了绿化树。

 

  4.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商服网点大幅增加。新建和改造农家店590个。其中:日用消费品农家店500个,农资农家店90个,连锁经营网点覆盖全市林场所、村屯率达到100%。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农民的消费需求,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

 

  (四)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村建设以来,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投入国债项目和地方匹配资金700多万元,对全市16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新)建,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改善了就医环境,急诊急救和各种疾病的诊治能力得到提高。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1.1万人,参合率为96%。为有林场(所)小学撤并的区(局)小学落实“两免一补”资金近千万元,新建校舍89,798平方米,下派了200名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在试点村、林场所建立了57处集电教、图书阅览、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多种经营信息服务站,为37处电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严格低保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和公式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和及时救助。

 

  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建设工作,农村和林场(所)环境发展了巨大变化,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各地发展不平衡

 

  由于在资金投入上,政府对试点示范单位特别是重点示范村(场)投入较大、建设速度快,变化也显著,而非试点单位相对实力较弱、条件较差,建设以来投入也相对不足,发展步伐缓慢,影响了村建设整体发展的平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林场 森林 农民群众 绿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