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农村有了大变化,三亚市吹响了乡村"变"奏曲


        煮饭做菜不烧柴

        要说村里的变化,农民最有体会的就是煮饭做菜不烧柴了。这是三亚市把建沼气池,使用沼气当作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庭院经济的重要抓手的结果。到今年底,全市95%的农户使用上了沼气,煮饭做菜不再烧柴,既净化了农村的环境,又很好地保护环境,不少的乡村的山头开始绿起来了。

        谈到了沼气,育才镇农民朋友个个笑逐颜开,不少农民深有感触的说:"党和政府帮我们农民发展沼气,既减轻了电费,又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一举多得。"三亚办的资料显示,通过建沼气池,形成了猪——沼——果、猪——沼——花、猪——沼——菜——猪(鱼)等生物链,每个农户至少拥有三条以上的生态链。田独上廖村由一个贫困的黎族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村,家家户户养猪,少的一年五六头,多的几十头,并利用沼气发展种养的循环经济,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5200元,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

        "一村一品"致富经

        在社会主义村建设中,三亚市委市政府不仅在全村乡村构建了一个强大畅通的交通网络,而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的特特色经济,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

         三亚市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庭院经济。目前,全市涌现出了湾坡村养鸭村。梅西、上廖养猪村,中那后农家乐村,凤凰槟榔村,岭仔兰花村,天涯的玫瑰村,海棠的芒果村等10多个特色经济村。海棠湾的坡仔村养鸭户数达200多户,占总户数的705以上,2008年全村养鸭5.7万只,仅此项收入就有100多万。凤凰槟榔村根据区位优势与自然环境,建起了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文化设施成精神食粮供应站

        一个傍晚时分,记者和三亚办的陈主任来到凤凰镇的春米村,村的年轻人早已在蓝环场上决高低了。村干部董玉光说,现在村里的篮球场从来没在空过,村里的文化室从早到晚都有人,农民阅读自己需要的知识,文化室成为村民读书看报的好去处,也成为精神食粮的供应站。

        三亚办的同志说,三亚社会主义村建设构建起了一村一文化的格局。几年来,全市农村建起了11个多功能服务中心,文化室107间,篮球场123个,休闲广场118个,培育出了水南文化村、布曲黎陶村、文门黎锦村、江林琼剧村,育才大鼓队等文化特色村,农民自演自乐,真正成为乡村文化的主角。农家书屋、文化室汇聚老少成为农民吸吮知识的源地,这样一来,不仅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而且让农民的脑袋富起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槟榔 玫瑰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