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小渔村 大变化——埭头镇石城村的致富之路


    海峡之声网11月18日讯  石城村地处莆田市兴化湾东南突出部,位于秀屿区的埭头半岛,它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北接荔城区,西北部与城厢区接壤,全村陆地面积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5公里,总人口6150人,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2000多人,是莆田市重点侨村之一。

  改革开放前的石城村在外乡人眼里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料匮乏、自然气候条件极差的贫困小渔村,渔民住的是土坯房,夏天热冬天冷,每户年收入不足一百元。那个时候全村完全是“靠海吃饭”,唯一的经济来源只有海洋捕捞。但是毫无节制的捕捞不仅破坏了海洋资源的生态平衡,渔民们用于生计的渔获也越来越少了。眼看着海洋资源在一天天减少,石城村的渔民们特别着急,大家不得不开动脑筋为未来的生活谋出路。渐渐地石城村的渔民们意识到,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拓展增加收入的门路才能摆脱贫困。可是应该怎么来做呢?

  石城村的村委主任林金地林主任说,改革开放带给石城村的是新观念,而正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家开始明白如何摆脱困境,走出新希望,那就是要借助水产养殖、劳务输出和海洋运输,多点开花,改变原来单项发展的老路子。现在的石城村已经摸索出了一条“水产兴村、企业强村、劳务富村、渔港壮村”的致富路。

  说到这个水产养殖,石城村可不在话下。懂得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海洋水产养殖业的石城村村党支部,从2003年开始带头养鲍鱼,在村里成立了鲍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连年扩大规模,到2008年网箱养殖鲍鱼7000口共计2000多万粒,产值达到了1.2亿元。鲍鱼养殖不仅改善了大家的收入,还解决了全村500多人的就业问题。2008年,石城村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1.8亿元,村财收入300多万元。近几年,石城村先后获得了“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文明单位”、“省花园杯优胜村庄”等荣誉称号,2006年还被确定为“福建省社会主义村建设示范村”。

  鲍鱼天生娇贵,必须科学化养殖。海水温度12℃至25℃最适宜鲍鱼生长,温度过低生长慢,过高则容易死掉。鲍鱼的娇贵难养并没有难倒石城村的渔民朋友,为提高鲍鱼的成活率和生长率,莆田市的水产专家提出了将鲍鱼南北转场养殖的新思路。经论证,山东的鲍鱼养殖规模较大,育苗技术成熟,并且山东海域的夏季暂养条件良好。经过协商,福建和山东两地的鲍农建立了合作关系,山东方面将向石城村的鲍农供苗,并提供夏季转场海域;冬季来临时,石城村为山东鲍农提供养殖区和养殖饵料。通过两地的分工合作,渔民们发现转场鲍鱼要比没有转场的鲍鱼提早半年上市,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这种两地养殖的模式也有不少缺憾,那就是运费高、运程长、死亡率高等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在石城村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民们利用小额入股的形式,在村里建起了第一家专业的“鲍鱼度夏养殖基地”,就地养殖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更解决了鲍鱼夏季避暑的大难题,还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石城村渔民林金固介绍说,养殖前,钱从哪里来是大家担心的问题。为了帮助村民融资,村里想了很多办法。养殖鲍鱼需要技术,特别是鲍鱼较贵,夏天热,需要转场,村里也给大家出谋划策。随着鲍鱼养殖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高,村民生活开始富足。

  现如今的石城村再也不是那个曾经被外人嘲笑的小渔村,脱掉贫困帽子的当地渔民再也不用为生活而四处漂泊。这些年的发展让大家懂得了一个朴实的道理:想要发家致富,转变观念是第一步。结束了在石城村的采访,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当地渔民朋友的朴实和勤劳,在他们的脸上虽然有海风留下的斑斑印记,但是更多的却是他们的笑容和满足,看得出来,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海洋 新希望 劳务输出 生态平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