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靠科技搭上致富快车


        人均收入从不足300元到2400多元,村容村貌从脏、乱、差到整洁卫生的花园式,红河州蒙自县老芷村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究其原因,是他们搭上了“云南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这辆“致富快车”。

  枇杷树结出致富果

  老芷村坐落在蒙自县城向西20公里的地方,青山环抱,溪水围绕,村子周围的山林出产大枇杷和桃子。

  “我们村的枇杷因为果实个大、果肉甜美而远近闻名,现在在市场上1公斤可以卖到12元,1亩地的产值在5000多元左右,很多村民就是靠种枇杷脱贫致富的,大家都说是科协送来的好技术帮助了我们。”村委会主任张绍刚一边热情地介绍,一边把我们带向村委会的办公地点。

  走进村委会大院,只见一排排村务公示栏,其中专门用于宣传科普知识和种植技术的科普惠农兴村宣传栏竖立在最显眼的位置。张绍刚说,村委会办公楼三层是经常为村民们举办各类种植技术培训的多媒体教室。“在我们村,一年四季都有免费的技术培训,县科协的同志帮我们请来农业专家,教会我们选种、修剪、嫁接的技术。有了技术,果品质量提高了,卖上好价钱自然不愁。”

  村民李慧琼家里有3亩多枇杷林,仅种枇杷一项每年的收入能达到1万多元。但在4年前,她家这3亩地种的全是苞谷,每年投工投劳不少,可收入却不高,种1亩地也就能赚300多元。

  “云南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后,老芷村被定为第一批受扶助村庄,县科协请来果树专家为村民制定了一套种植计划,根据老芷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在村里大面积种植枇杷和桃子,并且派来了农技专家全程进行技术指导。现在,全村90%以上的农户都种植了枇杷和桃子,年人均收入达到2400多元,比以前高了10多倍。

  科学技能是关键

  李贵是老芷村的科普宣传员,在这个岗位兼职工作了3年。他多次免费参加了由县科协和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举办的种植技术培训,再把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回村里,手把手传授给乡亲们。

  李贵说,自己经常在村里被乡亲截住,问果树生虫该打什么药,问一棵树上应该疏多少花、留多少果,问施肥要用多少量……

  每次遇到乡亲们有难题,他都不厌其烦地讲解,直到满意为止。他说,看到全村的人都逐步富起来,心里除了高兴更多的是感激:“感谢政府帮助我们,教我们技术,带我们致富,让我们知道了不论种什么都要讲科学,都要学技术。”

  为了鼓励像李贵一样默默奉献的科普宣传员们,红河州科协在实施“云南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之外,还为每个科普宣传员每月额外发放100元补贴。

  不过,靠李贵一个人总归无法满足全村2500多人对科学技术的渴求,为了尽快让全村的老百姓都能熟练掌握枇杷和桃子的种植技术,村委会每月都会定期举办技术培训和指导课程,能容纳300人的教室每次都要挤进500多村民,大家宁可站在教室外,也要坚持把2个小时的课上完。

  李贵告诉记者,老芷村的果林刚刚形成规模,还没有到果树的生产期。“再过几年,村里的果树全部成熟了,果子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提高,那时我们的收入会更高、日子会更好。”

  “七个一”工程来扶贫

  2007年,云南省借着国家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东风,也在省内开展了“云南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每年由省财政安排预算资金400万元,按照每村5万元的标准支持80个自然村建设“七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科普服务站,制作一个科普宣传栏,确立一名科普宣传员,办好一个农业技术协会,建立一个农业技术函授大学培训点,抓好一个示范发展项目,挂钩一个协会帮扶。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李仁表示,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大省,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水平较低。因此,省科协决定在16个州(市)、129个县分期分批实施“云南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主要安排在边疆、民族和贫困村。3年来,已经扶持240个自然村,受惠农民达19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约占70%,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科普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和村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枇杷 果树 嫁接 气候
上一篇 : 山寨宜家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