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有趣的枣阳农村婚俗


“大师傅”正在准备婚宴用的蒸菜 李兴会摄
  □本报通讯员王文军 记者李兴会

  “枣南”(熊集、平林等乡镇)、“枣北”(杨 、太平等乡镇)的人们虽然都生活在枣阳市,但南、北两地居民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语言特点等却不一样。

  拿农村婚俗来说,很多细节有很大区别,也特别有趣。

  男婚女嫁:

  最重“媒妁之言”

  农村青年男女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时,双方父母或长辈就会托媒人为自家的孩子介绍对象。找到合适的对象后,媒人就会到男女双方家里(一般情况下,男方委托一个媒人,女方委托一个媒人),把所了解的各方面情况向对方详细介绍。如果双方对彼此“有意思”,便会安排男女双方见面。

  男女青年的第一次见面,一般情况下安排在男方家中,俗称“看家儿”。定好“看家儿”的日子后,女方在一帮亲戚的陪同下到男方家中吃顿饭。这顿饭是比较关键的,是为了了解小伙子的长相、家庭情况等。因此,女方必须由自己很亲的姑姑、姨妈、舅妈等女性陪同,当然,还少不了媒人。

  这一过程中,“看家儿”的女方基本上能得到男方家长给的200元或500元“见面礼”。如果感觉良好,双方家长也没有什么意见了,男女双方就进入了互相接触、了解的阶段,继续培养感情。

  经过不同时间的了解、接触,如果男女双方确定了恋爱关系,并有意结婚,就到了“发八字”的时候了。

  所谓“发八字”,就是古代的“交换名帖”:双方家长将男女双方的生日、时辰、属相写在同一张红纸上,依据时辰、属相推断二人是否“相合”。“相合”,就省了很多事。否则,就要麻烦一些,要么解除婚约,要么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一项烦琐的工作,因人而异。究竟有没有效果,农村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合八字”后,就到了“传期”(有地方称“起媒”)的程序了。

  男方请人选好结婚的吉日,请媒人告知女方。这次,小伙子要跟媒人一起,带上规定的几样东西,如烟、酒、肉等。各地习俗不同,带的东西也不一样。当女方嫌男方的彩礼不足、对男方有其他要求或商量婚礼当天的细节内容等,都会请媒人转告男方。如果男方不能满足女方的要求,女方多半会以“不同意结婚”为由向男方施加压力。如果男方条件好,一般不会“打折”;如果男方条件差,就要托媒人去说说,看能否少购买一些或日后再补上。因此,这个阶段的媒人比较忙,频繁往来于男女双方家中传递信息。这就体现了媒人的价值,有经验的媒人能将男女双方有分歧的地方平衡得恰到好处。

  婚期一旦确定下来,男方就开始购置或打造家具、广发喜帖、采购婚宴用品了。女方也没有闲着,六床新棉被是必须的,连脸盆、牙刷、香皂之类的都要一并购置。

  娶亲时间:

  “枣北”喜早,“枣南”喜晚

  一切事情准备妥当后,男女双方只等着结婚了。“枣南”、“枣北”最大的婚俗区别体现于迎亲的时间上。

  通常情况下,“枣北”娶亲、发亲时间要早很多。早先的风俗是,如果一个村子里有两家操办婚事的,最早出嫁或迎娶的那家是要“多添富贵”的,所以讲究越早越好。很多办喜事的家庭,把新娘迎娶到家的时候天还没有亮,能接着再睡一觉。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太早了天太黑,看不见娶亲的车,还专门安排了两个提马灯的人照路。现在,改用轿车娶亲后,虽然不需要提马灯的人了,但仍然讲究“娶亲要赶早”。

  相比之下,“枣南”的嫁娶要晚很多。只要当天中午12点把新人接到家里就不算晚。不过,晚点办喜事有“晚”的好处:鞭炮一响,村子里的人都会出来看,非常热闹。

  婚宴安排:

  “枣北”讲究“四干、四稀”八大碗

  除了迎亲时间不同外,婚宴的安排也有很大的不同。“枣北”的婚宴讲究“四干、四稀”八大碗;“枣南”的婚宴则一齐上菜。“枣北”的婚宴一般先上十多道凉菜,供宾客们享用,凉菜之后才是正儿八经的“大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牛肉 淀粉 黄花菜 黑木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