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燎原”精神励后人 乡村旧貌焕新颜


  本报讯 郭溪镇任桥村,曾因燎原社“包产到户”试点,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源头。尽管当年的“包产到户”在“左”的思想的批判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燎原”精神却在任桥村根深蒂固。在“燎原”精神的激励下,任桥人求新思变,踏着前人的足迹一路前行,朝着美好生活的目标,奋步迈进。
  任桥村下辖前垟、下者、巷底三大片区,其鞋业制造基地的形成和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农业生产中逐步脱离出来。但是所有的任桥人都不会忘记在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包产到户”率先在燎原社现郭溪镇任桥等3村进行试验时那段让人心酸而又引以为豪的史实。
  今年81岁高龄、原燎原社副社长龚阿桃老人回忆说,“农业合作化高级社中,燎原社干部和社员对这个新的庞然大物———集体农庄如何组织生产显得束手无策和极不适应,出现了‘干活一窝蜂,评分满堂哄,出工一条龙’这样尴尬的局面。”
如何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1956年5月,由原永嘉县农工部干事戴洁天任工作组组长驻扎在三溪区燎原社进行包产到户试验,工作组根据燎原社实际,提出了“定额到丘、责任到人、三包到队、统一经营”的社员生产责任制,把280件大小农活,按劳动强度与技术要求分为10个等级。广大社员对这一新生事物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从这些字里行间,他们似乎意识到什么。
“那年火泥烧起来很多,晚稻割了后主要肥料靠火泥,火泥每亩田都有两三堆,燎原地方上烧了很多火泥,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业生产速度也快了。”说到这里,老人沧桑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1957年4月,燎原社包产到户后迎来了第一个丰收,经核实,增收达到85.6%。然而,这一切在“左”的眼光下变成了悲哀。一句“凡是包产到户,一律纠正”,把燎原人为中国农村改革付出的一代心血和艰辛成果弹指灰烬,所有参与燎原社包产到户试验的有关人员全部跌入“反右”漫天火海,无一幸免。回想历史,龚阿桃老人的情绪至今仍显激动,但是令他欣慰的是“燎原”精神在任桥人身上的延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不甘贫穷落后的任桥人,开始走南闯北,艰苦创业。
  如今,皮鞋制造业已成为任桥村支柱产业。全村现有制鞋企业400多家,企业流水线配套200多家,上档次企业20多家。同时皮鞋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该村鞋底制造业、鞋料批发市场等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2008年,任桥村生产总产达3.6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24亿元,农业产值1605万元,第三产业2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1425元。任桥村先后跻身温州市奔小康强村、百佳强村之列,被授予市级先进党组织等荣誉。近年来,任桥村“两委”紧紧围绕村建设的相关要求,带领全村村民积极开展村容村貌建设、村庄绿化美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兴办文体设施等工作,并被列为省村建设示范单位。
  “以前出行没有路,现在村里是四通八达,路灯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任世定老人笑容满面的说起村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村里这60年发展,只能用飞跃两个字来形容,这是党的英明领导结果,作为老人,能够亲眼见证,我们觉得很幸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晚稻 基础设施建设 绿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