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玉门市昌马乡是玉门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行路难”曾是多年来昌马乡群众最多的“抱怨”。由于行路难,致使孩子上学难、老少看病难、农产品出售难……四面的大山,阻碍了群众与外界更多的交流。惟一通往市区的路,仅73公里,坐车也要花费大半天。昌马人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行路难成了制约昌马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山乡,独居深山的昌马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市乡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突破口放在了县乡、乡村油路的建设上。带领群众热火朝天地修起了盼望已久的幸福路。2003年,市乡油路全面通车,打开了群众希望的大门,翻开了该乡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一页。2005年,第一条乡村油路建成;2006年第一条村组油路建成;2007年、2008年、2009年,逐年扩大油路建设里程,全乡34.1公里的村组道路多半实现了柏油铺筑。在实现通自来水、通信息、通电、通路的“四通”目标的基础上,一大批与之配套的农田水利、小康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陆续上马。群众的希望随着油路的建成不断延伸。

  依托条条农村公路的建成,群众出行方便了,基础设施完善了,社会经济发展了。党委、政府带领4000多名群众“唱山歌、走水路、念羊经、调粮油、发洋财”,使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乡上挖掘资源优势引进“凤凰”,使众多矿产品加工企业纷纷落户昌马,运送矿产品的车辆来来往往,餐饮、劳务随之兴起。随着疏勒河水能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为扩展产业发展空间,该乡先后引进3个多亿投入大规模的水电站建设项目,直接拉动固定资产快速增长。以啤酒大麦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养羊为主的养殖业,是昌马乡的传统优势产业,全乡现已巩固发展啤酒大麦2.5万亩,围绕设施养殖和新品引进,饲养羊只14万只,优质的大麦和畜产品通过油路远销各地,美名远扬。

  人流、物流、信息流活跃了,农民群众的眼界开阔了,致富的思路也宽广了。还有更多的人,通过油路走出深山,在外界更为广阔的天地里读书深造、打工“淘金”,发起了“洋财”。与此同时,旅游产业也加快了发展,每到旅游旺季,昌马水库、月亮湾、昌马石窟、天生桥等景点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旅游,二三产业也相继火了起来,众多农民搭上了致富的班车。

  昔日山乡行路难,今朝致富路更宽。改革开放以来,独处深山的昌马乡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水电开发、特色种养、矿产品采选加工、劳务输转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并日益发展壮大,使昌马乡群众增收的步子越迈越大,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今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579元,农民收入呈日益上升的良好态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啤酒大麦 畜产品 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群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