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安康市岚皋县,曾经的陕南边陲贫困小县,受制于“一山未尽一山迎,百里都无半分平”的地理环境,发展步履沉重而缓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该县重新审视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穷山恶水,巧借青山绿水做大生态旅游文章。而今,看山山生金,看水水淌银,金山银水已经成为拉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农村变化日新月异,农业产业稳步壮大,农民增收之路渐行渐宽……
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
岚皋地处南北过渡带,气候兼及南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与九华山齐名的南宫奇山、享誉西北的岚河漂流等230个景区景点。立足优势,岚皋县委、县政府高位突破,迅速确立了生态旅游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列为“一号产业”率先突破。
“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围绕游客“吃、购”需求,县上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出“高山魔芋低山桑,家家户户抓畜牧”的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新思路。计划用五年时间培育蚕桑、魔芋、畜牧产业重点村各50个、大户各500个,茶叶重点村20个、大户100个,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组织170个。
城关镇东风村曾是与县城近在咫尺的贫困村,平均海拔1323米。几年前,这里还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状况。随着岚皋旅游业的声名鹊起,东风村顺时而动,瞄准市场空间倾全村之力大兴反季节蔬菜。口感好、无公害的“东风菜”成了各农家宾馆饭店争相抢购的紧俏货。到今年,该村78%的农户从事蔬菜种植,建成无公害晚季节蔬菜1000亩,人均3亩以上,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4100元。与此同时,立新魔芋、龙安茶叶、堰门蚕桑等一大批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村纷纷涌现,岚皋“一村一品”模式逐步放大,生态农业效益彰显。
农民围绕旅游搞服务
“我现在经营的农家饭庄一次可接待游客150人就餐,2007年收入25万元,2008年达到30万,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南宫山脚下的溢河乡宏大村村民李荣元乐呵呵地说。
岚皋全县共有农村人口15.1万人,其中劳动人口7万人,实有耕地面积16.8万亩,土地年可接纳劳动力3.2万个,这一数字仅占到该县农村劳动人口的45.7%。 对此,县委、县政府积极营造软硬环境,引导鼓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一时间,涉旅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县依托景区形成的 “农家乐”“农家宾馆”已发展到650家,经营者年收入高达数十余万元。在“农家乐”经营最成功的四季乡头桥村杨家院子,旅游产业发展之前的2001年,村民人均收入仅1120元,2007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3820元。目前,该县从事涉旅产业的农村人口已达到2.5万人,根雕石刻、藤编漆器、园艺花木等新星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农村围绕旅游谋发展
2006年,岚皋提出构建“一廊五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即一条百里生态旅游长廊串联五大景区,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圈。“一廊”之内,覆盖十镇百村,囊括百里竹林护岚河、百里巴山人家农家乐、百里特色林果园三大建设,意在以景为媒,以城带乡,互融共生,富民强乡。
岚皋县全力以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除积极向国家争取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三农”问题外,还从十分紧张的县财政内予以倾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近3亿元,迁移安置贫困2万余人,建成和在建扶贫重点村和移民新村近百个,扶持发展农家乐300余家;筹资2亿元,加快通村公路网和旅游专线建设,架起便民桥,修通景区路。同时,坚持把庭园经济建设、村容村貌美化、农民教育培训等工作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2008年初,四季乡头桥村、岚皋县溢河乡宏大村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据悉,该县将在五年内建成100个高标准的旅游示范新村。
旅游产业的强劲带动,催生了农村经济的日益繁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渐趋完善,和谐社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300元的速度增长,明珠魔芋、富锌富硒茶等农产品享誉大西北,成为岚皋对外展示的“新名片”,一个和谐、富裕、美丽的新岚皋正姗姗而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0-10/10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