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辉煌60年山西印象之农村:黄土地上景色新(图)






        曾担任过乡镇书记,对基层工作比较了解的临猗县退休干部安学礼说,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一方面监督、约束和规范了干部行为,防止干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一方面真正让群众当家作主,做个明白人和说了算的人。他举了个例子,临猗县猗氏镇多年来在加强民主管理上下工夫,各村党务、村务、财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年,某村负责财务的干部突发疾病去世,全村10多年的财务账,只用了13天时间就清理交接完毕。“要不是村务公开,这种情况很可能给村里留下一堆‘糊糊账’。”



        去年10月至今年初,我省开展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省28176个行政村在公平、民主、公正的氛围中完成换届。



        政策好,村民地头话收入



        初秋时节,太谷县任村乡郝村800亩酿酒葡萄基地上,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密密匝匝地挂满枝头,即将丰收的喜悦写满了每个人的脸。



        不远处的凉棚里,郝村的村民们和记者聊着他们在收入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刚解放时,农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生活虽然苦一些,但大伙打心眼儿里高兴。农民分得了土地,走上合作化道路,村民们下地的积极性很高,到了上世纪50年代,我们四口之家一年的收入有200多块,大家都能吃饱喝足,很满足。”80多岁的王奶奶摇着芭蕉扇说。



       李大爷曾经是郝村的村干部,他记得:“1982年春节过后,村里开始搞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到两年,家家户户就吃上了细粮,到1984年,村里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00元左右。”



       “解决温饱吃上细粮,可咱农民手中没有票子,主要原因是经济作物的产量和价格都很低,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专家的建议和村干部的带领下,郝村开始尝试着发展了600多亩玉米制种业,亩均收入800元左右,土地收益一下子翻了一倍多,到了上世纪90年代,村里又在制种业的基础上开始建酿酒葡萄基地,亩均收入1200元。到了2000年,村里又开始发展温室大棚,棚均收入1万多元。”说话的是位中年人,手中的纸扇随着他的话在空中上上下下地动。



        由于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累积效应开始集中释放,农村经济步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使农民增收出现重大转机,郝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400元增加到去年的近9000元,不但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在郝村得到普及,摩托车、面包车、轿车也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葡萄 辣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