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9月13日电 喝早茶是老广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江贝村村民戴树明的一天也是从喝早茶开始的。不过,对于67岁的老戴来说,这个过去看来有如过年一样快乐的事,早已不是为了吃精美的点心,最重要的是能呼朋唤友地聚会快乐一下。
在早茶店找到老戴时,他刚从台湾旅游回来,正忙活着跟老友们“晒照片”。“这是台北的101大楼、这是高雄港口,台湾街上有很多槟榔店……”
从广东最繁忙的高速路——广深高速公路长安路口下高速,在十字路口转个弯就到了老戴居住的村庄。人流不息、高楼林立、市井繁华,从小巷里时而还会蹿出当地人驾着宝马、奔驰、凌志等世界名车从身边驶过。眼前的一切很难让人把这里与中国传统的乡村概念联系在一起。
土生土长的戴树明亲眼见证了过去60年这里发生的变化。“以前这些地方都是农田,全镇仅有2家店铺,2000多人的副食品都靠这2家店供应,我们小时候常拿着家里的米来换饼干吃。现在街道都变成商业街了,沃尔玛来了、肯德基也来了,我们在家门口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老戴很得意。
新中国成立时,老戴才7岁,村里以农业经济为主,家里更是一穷二白。全家6口人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陋室里。“家里全年的收入只够勉强维持温饱,好不容易养大的鸡鸭根本舍不得自己吃,拿到集市上卖了换钱。新衣服难得买上一件,鞋更是几年也难得有钱换一双。”
老戴清晰地记得,当年村里一家有五六个壮劳力,辛苦干完一年,能结余1000元,就是村里最富有的人了,而这样的“千元户”全村也只有屈指可数的2户人家,大多数村民入不敷出。为了改变贫穷的生活,当地一度曾偷渡逃港成风,“青年跑光、田地丢荒、干部难当、老人心慌”是当年真实的写照。
让这个赤贫村发展为现代都市的神奇力量是改革开放。在全国较早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当地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老戴和村民们也开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戴树明老人带着记者在村里参观,在他的指点中,让人无限感慨,历史和现实就在弹指一挥间实现了魔幻般的变迁。在“江贝村”的巨大牌坊下,一排排别墅洋楼映入眼帘,这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农民新村,一家一幢别墅式的小洋楼,有保安等小区物业管理,十分整洁有序。村里还因势就地修建了一些小公园供村民休闲娱乐。
老戴家就住在新村里,3个子女分别住着1幢3层高的小洋楼,洋楼除自住外,还有部分楼层出租。儿女们都在当地工作,家里各种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全家老小共有6台车。
“原来真是足难出户,交通不便,更别说有私家车了。去一趟广州汽车转轮渡,至少大半天时间。现在有车了,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老戴说。
村里还为村民修建了影剧院、图书室、篮球场等,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让曾经当过村委会副主任的老戴颇感欣慰的是,在生活富裕的同时,村民素质也提高了。“如今邻里矛盾少了,村民更加重视子女教育,文化渴求多了,参加太极爬山、舞龙、粤剧等培训班的人多了,民风更加健康向上。”
临近黄昏,有村民聚集在小广场上跳舞、唱卡拉OK。老戴说,原来看场电影都很难,现在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了。记者笑着问老戴:“您会唱卡拉OK吗?”他一脸不屑地回答说:“前几年还很喜欢唱,现在不玩了,游遍天下是我现在的兴趣爱好。”
每年老戴都会与一帮老友组团出国游,或是自驾车到周边城市转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都留下了这群珠三角村民的足迹。
“转瞬六十载,生活天地别。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我也想象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活吗?”说这话时,老戴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9-14/10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