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以前猪圈当婚房 现在小楼有三层


74岁的王质斌老人最深刻的儿时记忆就是:全村全是茅草房,一年到头都缺粮。到了该成家的时候,王质斌的婚房是乡亲们临时用篱笆、稻草围起来的"猪公馆"。而现在,王质斌和老伴住的是有2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楼里有4间卧室、3个厕所、2个厨房。

  他的感言

  现在我们房子跟以前的房子相比,简直一个是天,一个是地!

  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这在以前我们可是不敢想啊!

  大邑县雾山乡同源小区的老一代人,经历了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还赶上了村建设和成都统筹城乡一体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好政策,生活对他们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他们从传统的土地农耕作业中解放出来,住上了舒适的楼房,过上了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

  昨日,记者走进了同源小区74岁的王质斌老人的家,走进王家,王质斌老人正和老伴饶世梅在楼顶花园里精心侍弄花草。记者注意到,这些花草虽不名贵,却争芳斗艳,开得喜人。望着这些花花草草,王质斌老人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年轻的时候,全家人连吃饭住宿都成问题,哪还有心情养花;最近这几年,生活好了嘛,侍弄花草成了我生活一大业余爱好……"

  1935年--1955年

  全村全是茅草房

  1935年,王质斌出生在雾山乡雾山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家有兄妹6人,王质斌是长子。在用茅草盖成的房子里,王质斌一家8口人度过了20年难忘岁月。

  "那个时候,我们村子里100多户人家,全是茅草房,屋顶连一片瓦都没有。"王质斌老人回忆说,那时村民们不但居住条件艰苦,连吃饭都成问题,"一年到头有半年时间家中缺粮,每年3月青黄不接时,贼娃子蜂起,深更半夜捉贼声响彻山谷,吓得年幼的弟妹们蒙在被盖中不敢露头……"儿时的"饥饿"成了王质斌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1955年3月,王家举家搬迁到雾山乡合兴村,寄居在一户老乡家。不久,20岁的王质斌光荣入伍了。

  "那时候,真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啊,作为农民家庭的孩子能当兵就等于生活有了更多的希望。"到了部队后,王质斌勤勤恳恳,多次得到继续留在部队工作的机会,本来只有3年的服役时间,结果王质斌当了整整9年的兵。

  1964年

  结婚新房设在"猪公馆"

  上世纪60年代初,在自然灾害煎熬中,不少人失去了生命。1960年,在部队的王质斌突然接到家中的来信,说自己的父亲去世了。从家人的来信里,王质斌感觉到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子女多,全家人经常吃不饱饭,全家人没有固定居所。身为长子,王质斌感到肩上担子很重,"家中还有老母啊!"

  1964年3月,阔别家乡9年的王质斌转业回家。看着家里的一切,他"懵"了,"当时全家大小近10口人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一个,弟弟妹妹成天喊肚子饿……"

  29岁的王质斌也到了该成家的时候。经人介绍,王质斌去了重庆一个穷山沟,迎娶了年仅18岁的重庆姑娘饶世梅。说起自己的婚事,王质斌老人和饶世梅婆婆还有一段非凡传奇的故事。

  1958年,王质斌在部队当了通讯员,帅气的王质斌成了驻地姑娘们的偶像。经指导员撮合,原计划1959年转业到当地的王质斌提前为自己的未来开始着想,与在当地银行工作的饶世梅的姐姐有了初步接触。

  就在王质斌为转业落户当地打算时,1959年部队因执行任务调往西藏拉萨,王质斌不得不放弃转业落户当地的打算,也因此与饶世梅的姐姐断了来往。时隔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质斌再次与已成家的饶世梅的姐姐相遇。今生无缘,饶世梅的姐姐便将自己的亲妹妹介绍给了王质斌。

  将比自己小11岁的新娘迎回雾山乡后,却面临没有像样的新房。"当时大跃进时期,公社修建了许多养猪的猪圈取名为'猪公馆',后来都忙着大炼钢铁,连人吃饭都成问题,猪也没有养了。一些无家可居的村民搬进了闲着的'猪公馆'居住起来。我们结婚的新房就设在'猪公馆',还是乡亲们为我俩临时用篱笆、稻草围起来的……"

  特殊的传奇姻缘,烙上那个时代的印记,让王质斌与饶世梅走到了一块,风雨兼程走到如今,迎来了幸福生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芝麻 积累 山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