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湖北荆门农业成为发展引擎


——湖北省荆门市“农业强市”战略调查

  有一种说法——将中国地图折叠,再折叠,两道折痕的交叉点,是湖北;将湖北地图折叠,再折叠,两道折痕的交叉点,是荆门。荆门市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溽热的8月里,记者遍走荆门的东宝、钟祥、京山、沙洋、掇刀、屈家岭和荆门经济开发区,观摩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来,这个城乡一体的地级市步子越迈越大,每天都有一幢幢标准厂房接踵铺开,一个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百天即可落成开工。令人欣慰的是,在工业化浪潮席卷之下,荆门农业不仅没有边缘化,反而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在这里,第一产业正越来越深地融入第二、第三产业之中,粮、棉、油、水产、水果、生猪、禽蛋各项指标连年大幅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06年的4059元提高到2008年的5332元。
  “农业强市”叫响了
  荆门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商品油、优质猪和淡水养殖基地。该市农业局长李元文告诉记者,荆门农业资源富集。全市人均耕地1.97亩,居全省市州第一位;人均养殖水面0.47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里土地肥沃、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河湖交错、灾害不多。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被农业部誉为“南方水稻产区售粮之冠”。
  与多数传统粮区的命运相近,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这个农业大市也一度陷入困境。走不出农产品“少了俏、多了没人要”和“粮食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怪圈,县域经济发展步履蹒跚。当地干部群众一直在思考,这样优越的农业基础、丰富的农业资源,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吗?
  2006年底荆门市召开了第六次党代会,对全市的优势再认识,对发展路径再思考。市委书记傅德辉提出,主要农副产品量大质优,是荆门发展县域经济的最大资源,也是荆门崛起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市长王玲说,荆门是最具农业组合优势的地区,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的空间、国土整治增加耕地的空间、调整优化结构的空间都很大。
  在这次党代会上,确定了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强市的重要举措来抓。
  由此,一个“抓农业就是抓工业,抓工业必须抓好农业”的共识在荆门形成,一个“大抓农业项目,抓农业大项目”的热潮开始在全市兴起,荆门开始进入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迈进的关键历史时期。
  “现在回过头看,‘农业强市’发展战略的提出,还是需要点见识和魄力的。这不仅仅是出于‘反哺、扶弱’政策层面的考量,更是基于对市情和市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荆门市委常委、市长助理胡道银说,“现在荆门农业正从利空、利薄行业变成利好、利多行业。抓农业上为国家作贡献、中使地方得发展、下让群众增收益,是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是荆门的‘政治经济学’。”
  产业链条拉长了
  这两年,一批包括全国500强在内的知名企业先后落户荆门。
  李宁服装、南京雨润、江西正邦、浙江艾斯曼、湖北楚玉、北京汇源等纺织、肉类、水产和水果加工企业先后入驻,开始是粮棉油加工,后来门类越来越齐全,产业链条越拉越长。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荆门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与联营,组建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随着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壮大,荆门农产品卖难的局面已经变成“明日黄花”。这些龙头企业不仅消化了荆门的大宗农产品,每年还要吃进外地的大批粮棉油原料。
  国宝桥米是荆门的本土企业,国宝公司在整合市内3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的基础上,瞄准优质粮源较丰富的湖北浠水、蕲春、孝昌等县市,采取联营、贴牌等形式又整合了省内11家粮食加工企业,使集团生产能力增加到105万吨。
  以中粮祥瑞、洪森公司、日月油脂为龙头的油脂加工产业扩能升级。目前,全市油脂产能达到90万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回归 农产品加工 水稻 粮食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