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一排排乳白色新颖别致的小楼掩映在绿树红花丛中,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中静静穿过,一潭湖水如碧玉镶嵌村中,碧波荡漾;湖中小岛,杨柳依依,鸟儿鸣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这是近日笔者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刘楼新村所见到的一幕。
谯城区现有人口138万,耕地13.5万公顷,人均不足1.5亩。由于过去村庄建设无序向外扩张,形成了大量“空心村”,人均建设用地达220平方米。为科学利用土地,该区采取四项措施,结合新村建设规划,加强土地复垦,加大对“空心村”的改造力度,先期建设改造的12个“空心村”不仅腾出土地216公顷,而且成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配套实施齐全的现代新村,刘楼新村就是其中“空心村”改造的典型代表。
查防并举--外部“消炎去肿”。区政府下发《谯城区2009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实施方案》,与各乡镇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区、乡(镇)、村三级执法监察网络,做到违法案件“早发现、早制止、早上报、早查处”。严查占路、占沟、占用耕地等各类土地违法案件,防止建房外部扩张。对重大(典型)土地违法案件,区国土资源局与区纪委监察部门、法院联合办案,对案件涉及的党员干部进行严肃处理。截至目前,全区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48件,涉及违法占地81.275亩。其中恢复治理8宗,38.775亩;没收新建建筑物12宗,19.74亩;拆除建筑物的23宗,19.26亩;买卖土地的5宗,3.5亩。有5人被追究党纪、政纪处分,有效打击违法建房。
土地复垦--内部“抽脂收身”。为节约建设用地,该区成立土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区“空心村”进行全面清理普查,登记造册,强化责任,充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分期分批,逐步落实;对“空心村”的老房子、先行拆除,与老宅基、废闲地一起统一复垦,坚持拆掉一户,复垦一户,严把土地复垦质量关,确保全部恢复成可耕地。截止到目前,谯城区共完成土地复垦整理项目44个,216公顷废闲地、老宅基被恢复成可耕地。
科学谋划--“巧塑身段”。该区在新村布点规划中,坚持尊重民意,共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和《征求意见表》30万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一是布局力求科学。区政府与安徽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制定合理规划,精心选点,科学布局,新村布点突出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村作为中心村,按旧村整治型、改造扩建型、异地新建型等建设方式,加强中心村建设,把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整合,达到最佳配置,统筹兼顾,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是顺序上依照先中心村后基层村的原则。一个行政村先规划一个中心村,适量带动一至两个基层村。引导小村向中心村、集镇集聚。三是规模上力求大。中心村规模要在1500人以上,原有小集镇规划成社区,人口要求5000人以上,200人以下的小村庄进行合并。四是强化配套。以村庄布点为基础,做好道路、供电、供水、农村中小学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目前谯城区新村布点共规划205个中心村,282个基层村,59个集镇社区,共计546个居民点,与现在的3245个基层村相比大幅度“瘦身”。
民生工程配套--“精心妆扮”。新村建设是今年谯城区委区政府承诺的28项民生工程之一,为强力推进这项工程,经区委研究,把2009年其他民生工程的各项指标积极向各乡镇新村点倾斜,搞好配套,大力实施供水、供电、幼儿园、小学、体育场、医务室、商业网点、公厕、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向22个乡镇派驻22个新村建设工作组,做好跟踪指导、协调服务。各镇乡成立新村建设领导小组,扎实推进新村规划建设工作。2009年谯城区计划建设的34个试点中心村,现在已开工20个,建成290户,在建318户,水泥路面已完成35037平方米,下水管道铺设4550米。涉及新村建设的“村村通”工程已全面完成,安全饮水工程完成计划投资的90.9%,完成村级卫生室建设10个,在建3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完成8个,在建7个,农家书屋工程等正在全面实施之中。
目前,全区12个“空心村”经过改造变成了新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该区淝河镇大康村辖7个自然村,556户人家,规划前村庄占地1169.4亩,规划后建设用地250.5亩,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还节约了800多亩土地。村民赵秀田高兴地说:“俺们这个村原来地势低洼,现在选在开阔的高地上,全部是两层半的小楼,通水通电、绿化美化,医院、公厕等配套设施样样齐全,这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8-26/9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