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打民族牌赢来乡村旅游热


作为连续三年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县”,前郭县近年来大打民族牌,赢来了乡村旅游热。位于查干湖畔的前郭县蒙古艾里乡妙音寺村,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具蒙古族风情及地域特色的“农家乐”餐饮业,由一个昔日偏僻孤寂的小村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炙手可热的“乡村旅游地”,成为前郭乡村旅游的生力军。

  作为省级旅游村的妙音村坐落在查干湖南岸,是一个蒙古族聚居村,人口102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43%以上,有三个自然屯,耕地300公顷。过去,村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村集体外债250万元。而今,村民人均收入已达9400多元,是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1.8倍,村集体积累资金900万元。

  “树有根,水有源”。妙音村村民今昔生活的巨大变化离不开村民的勤劳智慧,也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帮助,最为重要的是,前郭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的进程中,把关心帮扶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产生活放在首位,在政策、资金、人力上给予强力支撑,在认真贯彻落实民族自治条例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结合实际、面向市场、自力更生、勤奋创业,借助查干湖名气的攀升,开辟乡村旅游致富路。随着“农家乐”旅游业、餐饮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腰包鼓了,精神足了,乡风文明了,环境更加美丽了,也使得妙音村由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现在的“富裕村”。目前,80%以上的村民从事旅游业,旅游商户达70多家,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40多人,年旅游收入达500万元,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

  蒙古族村民巴特尔就是靠“农家乐”餐饮业增收致富的。他家人口多,耕地少,日子曾是“吃了上顿没下顿”。2004年,恰逢电视剧《圣水湖畔》在妙音村开拍,这也悄然带动了乡村餐饮业的发展。不少开饭店的村民转眼间就买了小轿车。老实憨厚的巴特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几经思虑,他找到村书记李长山寻求帮助,当李长山了解到他因资金问题而开不了饭店后,及时帮他解决了30万元贷款,当崭新的五间瓦房拔地而起,当“平安旅游饭店”正式开业,当游客从远方而来,巴特尔的幸福生活也一天天开启。

  可是没多久,只要是阴雨天以及接续的几天,饭店就会客少人稀,不只是他家,相邻的几家也是如此。当他偶然间了解到是因为村路不好走客人不愿意来时,又犯起愁来。门前的路不好走还可以铺,村路不好走可是没办法。他又一次找到李长山,这回李长山也愁起来。修路可不是件小事,但为了让村民尽快富起来,这也确实是件大事。经村支部和班子成员开会研究,他们决定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资金,为村民开出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致富路。当县领导了解情况后,特意实地考察,积极协调资金,快速为村民修了5.5公里砖路。路好走了,客人也就多了。现在,仅巴特尔家年接待游客就达3000多人,纯收入达8万多元。

  几年来,妙音寺村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在查干湖旅游业的带动下,充分利用山水林田融为一体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以查干湖风光、《圣水湖畔》拍摄基地为依托,以蒙古族餐饮、查干湖鱼宴、农家自助餐等餐饮业为品牌,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特色餐饮,使旅游收入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妙音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旅游村、国家级民族法制示范村、松原市民族团结进步村。

  为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前郭县委、县政府共投入资金1300万元,为妙音村修筑环湖路、改造泥草房、建设文化广场等,全面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们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注重培养蒙古族青年,选拔优秀蒙古族农民进入青年农民学校学习,为乡村两级班子培养优秀人才。和谐团结,不论是在前郭县的蒙古族聚居村,还是朝鲜族聚居村,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主流,有力地推动村集体、乡镇乃至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认真贯彻落实 耕地 连续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