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铁牛代替老牯牛




      
     机插机收,水稻高产不用愁。

  2006年夏季,彭山县的耕牛正式退出耕耘了数千年的田野舞台,取代它们的是一批不吃草料不拉屎的“铁牛”。机耕替代牛耕,掐断血吸虫病根,首创四川“无耕牛县”,这是彭山继70年代农机大发展之后掀起的第二轮“农机热”。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以健康的名义进村入户,在生产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让农民饱尝甜头,使农业机械化成为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的主动需要,从而引发了第三轮“农机热”。

  脱“病”致富

  “以机代牛”来帮助


  谢家镇李山村曾是彭山有名的“钉螺村”,血吸虫病感染率最高时达26.8%。自2006年实施“以机代牛”工程以来,全村有螺面积从2005年的20万平方米,下降到今春普查时的7840平方米,无血吸虫病急感病例发生。“送走百年瘟神,老百姓从内心深处感谢政府帮我们把牛耕变成了机耕。消灭了血吸虫病,群众少了病痛和医药开支,提高了劳动能力,也提高了大家发展生产的兴趣,这应该是党和政府帮我们农民最大的一笔节支增收。”村党支部书记伍万会说。

  至2006年初,彭山仍有80%的行政村(社区)仍处于血吸虫疫区。而与中国传统农业相依相偎几千年的耕牛,则是传播血吸虫病的“罪魁祸首”。专家称,人畜血吸虫病九成来源于耕牛,一头染病的耕牛就是一台移动的血吸虫病传播机,其传染强度相当于50个血吸虫病人。

  然而,“老牛跟我们祖祖辈辈几千年,犁田打耙,劳苦功高,任劳任怨,当时一下子喊丢,还真的有点舍不得啊!”伍万会说,“好事要办好,实事要办实,群众就会乐意接受。”县委、县政府把“以机代牛”工程,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村建设的大事来抓,出台了耕牛处置补偿、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供应监管、骨干机手培训、维修服务、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将退耕还林、血防造林、村道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扶持资金向以机代牛倾斜。为让农户在处置耕牛时不吃亏,专门出台处置补助政策:处置1头耕牛补助500元,6月龄以上孕牛补助600元;村民购买农机给予补贴,其中耕牛户购机补贴50%、非耕牛户补贴30%。

  县农机局于当年8月29日,邀请川农、华丰、吉丰等耕整机生产企业、销售商的技术人员携带样机,到谢家镇石山村八组开展“以机代牛”灭螺源首站现场耕作演示。持续的宣传演示活动,大大消除了群众对农业机械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县农机局还按照“耕牛户处置优先、丘区优先”的原则,调剂农机货源优先满足重点疫区和丘区农户购机需求,并扎实搞好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几个月时间把712台耕整机送到各个乡镇农机站,减少农户往返县城运机的麻烦和费用。

  “当然,最能打动农民群众的还是经济账。”公义镇鹤林村五组村民刘洪林说,现在农村请人带牛犁田,一亩需付工钱50元,而机耕只需付出25元左右;一台耕整机每小时耕地2亩,而1头耕牛仅能犁出半亩地。按照老刘的算法,彭山整个疫区22万亩耕地,80%宜机,一年两季,每年就可节省耕作成本880万元。同时,饲养一头牛,每年人工草料费用至少1400元,整个疫区3694头耕牛,以机代牛又节约饲养费用500万元。这节省下来的1380万,相当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直接增长40到50元。这还不包括提高劳动效率所增加的效益,以及血吸虫病给群众带来的经济损失、家庭创伤和农村环境污染。

  这一年,彭山县新添农机700多台套,替下了3960头耕牛。

  现代农业

  “一品一机”成时尚


  走进谢家镇岳油村,一派新村景象令人振奋。首先给人的感觉是空气清新,一点闻不到农家通常都有的牛粪、猪粪的臭味。以机代牛,人畜分离,30%左右的农户建起了沼气池,厨房、厕所全部贴上瓷砖。

  村党支部书记刘先云说,“目前全村有耕整机63台,过去的180头耕牛全部处理了。农业机械化给岳油带来的最大变化我感觉有两个:一是群众生活方式变了,家家户户都讲卫生爱干净,村容村貌比过去整洁十倍。二是群众的精神面貌变了,扯筋聊皮的少了,谋发展干项目的多了。”2000多人口的岳油村,2005年时尚有血吸虫感染病人30人。如今实现了“水稻—泽泻”轮作和机械化耕作,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最近几年增长都在500元左右,由全镇有名的“困难村”变为了“小康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牛 蔬菜 农业机械化 水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