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农民的生活只能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不,灵武的乡村就被浓浓的文化氛围包围着,火热的夏日舞动着奔放的激情——舞大刀、耍枪棒、甩九节鞭、舞狮子、吹口弦、跳交谊舞,王天贵的剪纸,李明的秧歌,梧桐树的社火……精彩纷呈的文化生活填补了庄稼人的闲暇,喝着茶,聊着天,品味着文化艺术的精妙,农民的日子越发馥郁浓香。
农民朋友的文化生活有声有色,让人由衷地欣喜。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以及“送书下乡”“送戏下乡”等文化下乡活动,给不少地区的农村文化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调查显示,我国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农民。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与农民的发展与进步,首先就需要社会发展与文化的流通。建设城乡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
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增强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事实证明,精神领地有其特殊性,健康科学的文化生活不去占领,就有可能被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思想占据。过去,因为缺乏健康的文化生活,农民们长年累月陷入“干活—吃饭—睡觉”的单调生活,没有寄托精神和排遣压力的有效途径,一些人就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有的甚至走上赌博、吸毒等犯罪道路。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年几次的“文化下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朋友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与需求。更多的,他们还需要在农闲时,根据自身条件和状况,开展一些有文化内涵的群体性活动,比如建个秦腔戏剧社团、秧歌队等,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充分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调动了他们积极性。农民朋友闲暇时也需要能有个娱乐休闲的去处,这就要求包括乡村图书室、技能培训班等在内的硬件设施,同时也要组织多样的文化活动可供大伙参与。
农村的繁荣进步,离不开健康文化生活提供的支撑动力。有关方面要多动脑筋,让农民朋友的生活充满文化的气息,热热闹闹舞出幸福的村生活图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8-13/9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