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彭州民居”为灾后乡村游注入新元素


        灾后农房重建,彭州市融合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进行配套建设,不仅诞生了社会主义村的全新居住形式,还为当地增添了旅游新元素。目前,一些专家正酝酿提出“彭州民居”新概念,对这一现象进行总结提炼。

  新面貌: 一座座民居拔地而起

  灾后重建中,一座座“彭州民居”拔地而起;乡村旅游环线像一条美丽的彩带,将这一颗颗璀璨明珠串联起来。

  磁峰镇鹿坪村永久性安置点取名“鹿鸣荷畔”。荷塘边上的新居,利用当地特有材质建成,色彩多样。目前,集山区休闲度假与观光生态农业于一体的 “鹿鸣荷畔”已成为“彭州民居”的招牌和名片。当地的特色餐饮与荷塘产业成功结合,让大家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新兴镇阳平村村口有一眼寿阳泉,新的村民安置点就以此为名。寿阳泉安置点以院落为主,墙面的壁画描绘了一幅幅道家养生文化图。离此不远,有历史悠久的阳平观,是当地旅游的又一看点。

  从平原坝区进入丘陵地带,再到龙门山高山峡谷;从以养生为亮点的新兴镇到古蜀文化特色的通济镇;从以冷水鱼产业闻名的小鱼洞镇到“五彩乡村”龙门山镇;从仿古风貌的磁峰镇到书院风情的白鹿镇,一路风景变幻无穷。“彭州民居”以其特有的风格,连成一条旅游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人文景观、建筑风貌和文化内涵。

  新理念: 符合农房重建“四性”要求

  彭州农房灾后重建的全新面貌,最近引起彭州规划、建筑、设计等专家的注意,并试图对“彭州民居”进行概念总结。

  “‘彭州民居’指与彭州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融合,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进行配套建设的居住形式和建设模式,是一种具有浓郁彭州特色、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乡村形态。”彭州市规划局局长段毅介绍,“彭州民居”符合成都灾后农房重建“四性”原则要求:突出产业支撑的发展性,务求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共享性。

  编撰《“彭州民居”典集》的彭州作家协会主席管遗瑞介绍,从建筑材料上讲,“彭州民居”分为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两类,材料主要采自龙门山上的木材和湔江河谷中的砂石;从建筑风格上讲,一般建小青瓦房和“小洋楼”;从建筑艺术上讲,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有仿明清建筑、仿宗教建筑和原生态建筑等三类。

  新思维:住房重建与旅游重建结合

  有建筑专家指出,“彭州民居”在建筑学上还不足以形成建筑流派,它的意义在于表现出当地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新思维,即将灾后住房重建与旅游重建紧密结合。

  目前,在各“彭州民居”已发展起了乡村酒店。彭州市有关负责人指出,“彭州民居”与风景点相伴,使之增添了更多吸引人气的旅游元素。

  据介绍,为凸显“彭州民居”的鲜明特色,强化“彭州民居”的影响力,彭州正围绕“彭州民居”开展一系列促进旅游业的活动,8月底将举行“彭州民居”书法、绘画、摄影大赛,让“彭州民居”真正成为乡村旅游中一道火热的风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总结 生态农业 平原 丘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