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铺开” 彰显“特色支农”优势


日前,社会主义村建设又传喜报——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银监会表示,拟于未来三年计划在全国再设立1300家左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在全国进一步铺开,这既是对其两年多来发展成绩和支农作用的肯定,也是当前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环境的需要。”采访中,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刚博士这样表示。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广受重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今年以来,面对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积极扩大内需,已成当前重要任务。拥有9亿多人口的中国农村,不仅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也蕴藏着不可低估的消费能力和市场空间。采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过程中,首要面临的就是资金紧缺问题。对此,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指出,我国农村金融一直都存在“两难”问题:一方面农村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却相对匮乏。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势在必行。

  2006年底,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首批试点选择在四川、内蒙古等6省(区)的农村地区开展。2007年,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试点省份进一步扩大。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到2009年6 月末,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引入各类资本47.33亿元,吸收存款131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5亿元,中小企业贷款82亿元。随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诞生和不断壮大,“多赢”成果正在日益显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其决策高效、定价机制灵活、控制机制新颖、市场定位明确的鲜明的支农特色,有效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缩小了城乡金融差距,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

  尽管如此,农村金融仍然是当前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非常必要。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方明博士指出,上半年银行业累计新增信贷资金虽然有7.37万亿元之多,但主要进入“铁公基”,真正进入农村的信贷资金远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农村金融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为农村提供主要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限,农村人均拥有机构网点、从业人员与实际需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矛盾仍很突出。截至2008年末,仍有1424个乡镇没有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仍有待提高。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力度,有效促进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村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毫无疑问,此次银监会《工作安排》的实施,对于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力度,持续提高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覆盖率,加快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过程中,银监会的上述《工作安排》体现了不少新意。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为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的目标,银监会大胆创新市场准入政策。在机构布局上,实施“东西挂钩、城乡挂钩”政策,即意向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其他经济活跃地区发起设立机构的,必须同时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设立机构;意向到较发达城镇地区发起设立机构的,必须同时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同时,在机构类型上,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允许改制为村镇银行。

  “要充分发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有必要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建设。”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工作安排》指出的“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税收优惠、2010-2012年监管费免征、农村资金互助社工商注册登记等问题,争取及早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有助于提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 总体 今年以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