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彝家女子12岁进城淘金 30岁返乡成农场主


普菲在村里开了一个民族刺绣店 记者黄兴能/摄

    穷人家的孩子,吃不饱饭,进城打工,经营彝家刺绣,带富一方乡亲。再承包110亩荒山,种植水果和经济作物发展农家乐,成为新型的“农场主”。这是石林县一个普通的彝家女子普菲在30年里的多重转身。

童年曾经吃不饱饭

    人多,地少,吃不饱饭,这几乎是普菲童年里的所有记忆。穷人家里走出来的孩子,对于“过上好日子”有着无比强烈的愿望。10多年前,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都聚集在城市。看到“城里人”的优越,作为“乡下人”的普菲,小时候十分羡慕。

    她的父母,要解决自家和大伯家9个孩子的温饱。她家里,有8个人共约36亩的土地。这些土地,全都要她的父母和年长的哥哥去耕作。包谷和洋芋是主食,却仍然吃不饱饭。

    她的父亲一心想改善儿女们的生活,向政府贷了8000元的款搞兔子养殖。结果一场瘟疫,兔子大多病死。求富不成,一家人反而陷入巨大的危机。

少年进城闯荡

    进城打工,成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梦想。12岁读完小学6年级的普菲,就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给人家当保姆,开小商铺,蹬三轮车,直到组织彝族姐妹到海南跳民族舞,才淘到“第一桶金”。

    17岁之时,普菲组织了团队,远走广州、深圳、珠海等地,表演民族歌舞。17岁之后,普菲和她的团队事业进入高峰期,1997年香港回归,她的民族舞团还应邀到香港参加演出。又一项商机出现了,那就是她们身上穿的民族服饰,那是彝家撒尼人世代都会的“刺绣”。

    之后,她又将民族歌舞转向经营刺绣,打入国内外市场。20岁的普菲,就通过进城打工获得了农村人难以想象的“成功”,积累了几十万元的财富。

回乡租荒山当“农场主”

    如今的石林县,一说起普菲,几乎人人皆知。除了带动几千名彝家妇女从事刺绣产业,她还租了一片110亩(实际面积更多)的荒山,发展农家乐。

    那是1994年,家乡的一片荒山出租,普菲出了6.5万元,让父亲承包了这110亩的山地,租期为70年。同时,她还出资23万元,修了从家乡通往外界的公路。这一举动,使曾经吃不饱饭的普菲,变成了家有上百亩土地的现代“农场主”。

    如今,普菲一家10多口人,都在这100多亩的土地上经营“绿色产业”——农家乐建起来了,大片的果园已成林,还栽种了杉木等经济林木。从穷人家的孩子到致富的带头人,普菲都始终离不开土地,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回到家乡(创业)才亲切!”这100多亩土地上的资产,已经是当初6.5万元的几十倍。

    如今30岁的普菲,多次转身之后,最终给她带来长远收益的,还是土地。 都市时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经济作物 林木 杉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