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近几年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有关情况。孙政才说,农民收入一度低迷徘徊的局面得到扭转,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
2004-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4年超过300元。扣除价格因素,增幅实现了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超过6%。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2008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同比实际增长10.3%。
孙政才说明了2004-2007年农民收入增长的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家庭经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由1746元增加到2194元;二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人均由999元增加到1596元。据农业部调查,2007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月平均工资为1060元,首次突破千元,比上年增长10.6%;2008年上半年达到了1240元,同比增长16.4%;三是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人均由116元增加到222元;四是财产性收入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空间,人均由77元增加到128元。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下发了5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孙政才介绍了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等等.据统计,2003-2007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达1.6万亿元,年均增长17.8%;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补贴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四补贴”达到1028亿元,比上年翻一番。
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分析当前农民增收存在的突出问题,孙政才表示,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特别是今年以来,农民增收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实现全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
首先是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刊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基数低,同时受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从未来看,这种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还需经过长期的努力,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其次,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影响了农民增收。受国际原油等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近几年大幅上涨。2004-2007年,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总成本从395.5元增加到481.1元,增长21.6%,亩均净利润从196.5元下降到185.2元,下降5.8%。按目前价格测算,今年因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种粮亩均支出比上年增加近60元。
第三,农民外出就业增收难度加大。据调查,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人数虽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增幅却下降了2.3个百分点。
第四,农业灾害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不可低估。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减支
针对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关心的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孙政才介绍了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以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为目标,重点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生产。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组织实施好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抓紧研究黑龙江、河南等粮食增产潜力较大地区的粮食增产规划和措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
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积极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减支。继续完善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使种粮农民能够获得较多利益。逐步理顺农产品价格,兼顾消费者承受能力和生产者利益,使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充分发挥市场信息引导生产、影响市场、服务农民的作用,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损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8-29/9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