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治理高氟水 实现村村通


山东省高密市探索农村饮用水安全新途径:

  1月13日,山东省高密市数千名农民自愿地聚集到阚家自来水厂,参加高密村村通饮用安全水工程通水仪式。参加通水仪式的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马承新说:“高密探索的村村通自来水‘六化’发展机制,使其建成了山东最大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高密市委书记吴建民说:“阚家水厂的通水,标志着高密54万农民,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喝高氟水的历史,喝上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

  区域化规划 规模化建设

  中国地方病学会氟砷专业委员会委员葛相金介绍:“高密地下水氟害非常严重。氟离子平均含量约为5毫克/升,最高达18毫克/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8倍。长期饮用高氟水,中毒轻者表现为氟斑牙,重者导致氟骨症、罗圈腿、罗锅腰、四肢瘫痪。”

  山东卫生部门调查显示,高密是山东地下水氟害第一县,也是全国最严重的“一类氟害”区。994个村有804个地处氟害区,占80.8%;86万人有54.2万遭受氟害,占63%。

  吴建民坦陈:“过去高密农民吃水,多是一村一井或一户一井抽取地下水,很难解决氟害之苦,这一直是党委、政府的心头大患。群众除氟改水的期盼,要求我们进行新探索。”

  2006年初,高密市委、市政府经过论证,提出了实施村村通饮用安全水工程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区域化规划、规模化建设、社会化筹资、规范化施工、企业化经营、标准化水质”等“六化”发展机制,按照城市供水模式,以水库为水源,进行调水、蓄水、净水和供水,实现村村通饮用安全水。

  马承新认为:“过去的农村自来水工程,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水平低、运转难、水质差等问题,影响了村村通自来水的健康发展。高密以县为整体,进行区域化规划和规模化建设,是建立村村通自来水长效机制的基础,是加快农村自来水发展的关键,非常重要。”

  根据总体思路,高密市政府将村村通饮用安全水工程规划为“三大区域”,进行规模化施工,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

  第一区域为北部工程。位于城区以北,涵盖6个镇、298个村庄、20.2万人。以峡山水库为水源,利用“五河三库串联工程”输水和城北水库蓄水,利用孚日集团水厂进行净水和供水,铺设主管道410公里、支管道2320公里。2006年6月动工,11月底前全部竣工。

  第二区域为西部南部工程。涵盖5个镇街、431个村庄、34万人。以峡山水库为水源,在阚家镇建设日供水8万吨的水厂,进行净水和供水,铺设主管道365公里、支管道2782公里。2007年6月开工,2008年1月底前全部竣工。

  第三区域为东南部工程。涵盖3个镇街、93个村庄、6万人,多数村庄地下水水质较好,能够满足饮用水要求,但是地下水分布不均,因此采取了单村或联村供水方式。

  社会化筹资 标准化控制

  根据规划,高密农村饮用安全水工程总投资1.95亿元,其中北部工程4500万元、西部南部工程1.1亿元、东南部工程4000万元。高密提出了“政府投入与社会筹集相结合”的筹资思路,采取了“市镇补助、争取支持、企业参与、农民自筹”的办法。

  北部工程的投资,从孚日集团水厂至各镇蓄水池的主管道,约需1500万元,市财政安排500万元,孚日集团投入500万元,水利部门补助500万元;从各镇蓄水池至各村的管网,约需1200万元,采取了“市级补助、镇级自筹、社会捐助”的办法;村内管道及入户工程,约需1800万元,组织农户自筹投入。西部南部工程的投资,由高密市水业公司投资7200万元,市镇政府筹资1350万元,村及农户投入2450万元。

  围绕水质监测,2007年水业公司投入120万元,成立了1个水质监测中心和5个水厂化验室,可检测60多个指标。2008年计划投入410万元,购置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检测仪;配置“在线监测仪”,建立水源水质预警系统,随时了解出厂水和管网水的质量状况,调整工艺参数,确保水质达标;建立“给水管网水利模拟系统”,及时了解整个管网压力、流量、水质等情况,提高供水可靠性。届时,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的42项常规指标将全部能够检测,64项非常规指标将能检测53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检测 总体思路 相结合 化验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